入智能电视行业一年半,先后在传统电视品牌和互联网电视新秀品牌的用户体验部门工作,具体工作是电视端App,Launcher的交互和视觉设计,手机端电视相关App设计。 两年前作为电视UI的新人,开始入手学习时发现关于电视的交互和UI教程甚少,相关文章也是少之又少
交互设计起源于网站设计和图形设计,但现在已经成长为一个独立的领域。现在的交互设计师远非仅仅负责文字和图片,而是负责创建在屏幕上的所有元素,所有用户可能会触摸,点按或者输入的东西:简而言之,产品体验中的所有交互。 这篇文章对有兴趣学习更多关于交互设计的知识的人来
运营同学都会遇到这个问题: 好容易想出一个运营手段,需要产品功能的支持才能实现,但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得到及时相应,让自认为很好的想法不能落地,或错过好时机。 遇到这种情况,不要责怪PM和RD同学,需求被砍是有原因的: 1.产品和运营的节奏不同步 产品一般有自己
Apple Pay入华让不少人的神经紧张了起来,朋友圈和各大新闻客户端上也充斥着这样或那样不看好Apple Pay的文章和观点,不排除有些人在为某些第三方支付站台,但Apple Pay真就如此不堪吗? 支付宝们的对手是银联,而非Apple Pay 质疑Appl
说到2B和2C想必身为产品经理的我们,可能没有人不知道,多少人为它兴奋,又为它懊恼,这种爱恨交织的感情难以言表,今儿就想跟大家聊聊关于2B,2C那些事儿。 开门见山既然说到2B和2C那咱们就先说把什么是2B,什么是2C说明白,讲清楚。 2B全称是To Busi
人是群居、社会性的动物。社交行为无时无刻都在发生。发生行为中就产生了需求。需求也是多动可变的,当你在社交交流发生了障碍或者变化,都会结果产生影响。 作者将社交行为层次拆分为了4个部分:目的→交流→行为→结果。 目的是为了说明我产生社交行为的原因。交流是我们通过
在UI/UX设计中,微交互(Microinteraction)是其中的重要关注点之一。这些微交互也许能够最好的证明:注意细节可以给(用户)很好的效果。大多数UI/UX相关的书籍或者文章都在试图说明一个基本信息:当设计过程已经结束时,你应该最终得到的不仅仅是美观
这两天,朋友圈、微博、公众号都在狂刷Apple Pay入华的消息,大有众星捧月之势,苹果的产品有如此的号召力着实令人震撼。中国有句老话叫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繁华之外,我似乎看到了潜藏的危机正在悄然逼近。加上中国移动互联网大潮吹枯拉朽式的快节奏革命形势,苹果支付的
相同的故事发生了一遍又一遍。首先,一个团队有了一个想法。 然后,他们创造了一个 MVP(最小可行产品),花了很多时间决定是否要添加某个功能。最后,如果 MVP 获得了成功,他们就打算继续把产品打磨的功能更完整、稳定性更好。 这样做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采用这个策
QQ空间的生命力之久,离不开其作为始终贯穿于用户互联网生涯的产品,沉淀下了精准的熟人关系链,这是任何一家其它社交产品都难以匹敌的。不过,对这些关系链的处理,如果基本的维护,而非创新性的升级,是体现不出QQ空间巨大的价值的。 近日,调研公司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