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用户体验界奉为教科书级别的《don’t make me think》中,曾将互联网用户按照惯性行为划分为两类——搜索型与浏览型。在社会化媒体兴起之前,这种划分确实是很具有概括力,并且能够指导到设计以及信息架构组织的。 搜索型用户vs.浏览型用户 搜索型用户来
前言 HTML5的出现让移动平台的竞争由系统平台转向了浏览器之间:移动端的IE、Chrome、FireFox、Safari,亦或是新出现的浏览器,谁能达到在移动端对HTML5更好的支持,谁就能在以后的移动应用领域占据更多的市场。 现在我们怎么装APP 有了HT
Android OS自上市以来,由于缺乏统一规划,使得不同设备在 1.5、1.6、2.0、2.1、2.2、2.3几大版本徘徊,本人用的HTC Hero(俗称G3)也是从1.5~2.3一个个版本,10多个rom手动刷机试过来的,过程及其纠结 ~。 多系统版本带来
嘿~最近在做各种移动端的产品,设计啊体验啊操作啊,用的手都起茧,工作之余也思考了“手”这种较新的交互方式,以及它与界面的关系。本文从手势的种类,应用场景,存在的可用性问题以及如何设计四个大的部分谈起,在此抛砖引玉供大家思考和学习。 移动设备大行其道的今天,手势
随着互联网络应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互联网上提供的服务。然而目前提供服务的网站大多采用用户名、口令的方式来识别用户身份,这使得用户需要经常性的输入自己的用户名、口令。显然这种认证方式存在着弊端:随着用户网络身份的增多,用户相应的需要记忆多组用户名、口令
好的编剧和导演能编排出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以吸引观众的目光。同样的,好的设计师们也应该要能触动人们的情感才能获得青睐。 我的生活和工作圈都在洛杉矶。我在这里亲眼见证了许多票房大战,并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作为产品创新人员,我们需要要创造一些能够吸引人们眼球的优秀产
输入法,我国一个神奇特色的存在。 在国内,手机输入法可能是玩家用得最多的应用了。但凡是红红火火的操作系统,像Symbian、Android、iOS等平台,都可安装第三方输入法。由于原生中文输入的种种不给力,这给了大量厂商开发输入法的动力和机会。 本文这次只谈针
译者序:一直以来我都想写一篇关于游戏与交互设计之间关系的文章,因为我坚信好的设计和游戏一样有魔力,都能为用户带来乐趣。这可能跟我之前在游戏公司任职过有关,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当看到这篇文章时,共鸣了,这就是我想要说的,于是我决定译过来,跟更多设计师产生共
Struan Robertson在gamesbrief中撰文讲述了他在游戏开发的51条经验: 1. 达成你设定的重大目标。 2. 预留20%时间修改Bug以确保完美。记住游戏发布的时间和期限把这件事放在心上,给自己一个开始修改的deadline。 3. 怀着“
交互设计师的纠结有时候挺惹人讨厌的,大量的口水浪费在小的细节上了,有时候我也会告诫自己,要着眼大局分清主次,一些小的细节干脆就不要太纠结了,可是我又相信,好的交互设计师一定要对细节有一针见血的判断力,不疯魔不成活,不纠结出不来好设计。 一、一个案例的反思 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