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应用号内测消息一出,互联网行业议声四起。昨晚有幸通过简书@产品微信交流群,参加了原微信开发团队核心成员@行者慎思的《微信发展历程中的必然与偶然》讲座,听其介绍了如何将微信从0做到亿级用户并进阶成为超级app的心得体会。成功案例难以复制,但思维可以学习借鉴。
我们如何看待工具?为什么学习工具是为了理解媒介?为何我们要做原型?原型设计的原则是什么?为什么说好的思维是结构化的解构?欲知详情,请往下阅读。 利用 我们如何看待工具 有一种观点:设计师不要学太多的软件,精通一种就好了,更重要的是你的思维。 从个人技能上,这个
作为在海外第一线运营管理直播产品的从业人员,此文仅从移动直播出海经营这方面总结一些实战经验。 2016年已过大半,若要问上半年什么互联网产品最红,必定非移动直播莫属。短短数月涌现出大大小小数百家直播APP,网红明星扎堆入驻,各大资本竞相追逐,一时风头无两,其如
产品需求的优先级评估是一个颇有难度的工作,其实也是也是颇有技术性的活。本文介绍几种常用的需求优先级的评估方法。 一、数字排序法(三分法) 需求可分为强制型(Mandatory),满意的(Desirable),非必要的(Inessential)三种类型。 假设有
一家公司很多时候都需要快速从零开始组建一支团队,现在问题来了:如何快速组建呢? Jonathan Golden是Airbnb的首位产品经理,现在已晋升为Airbnb的产品主管。作为一位资深产经理,Golden深知灵活性对于产品经理团队的重要性。去年,正是Air
昨天在知乎上回答了一个关于“线框仔”的问题,其实对这个问题深有感触,我自己也曾经经历过这样的阶段,便写下了以下答案,希望交互设计师都能是真正的设计师而不是沦为“线框仔”。 选择交互设计师这个职业,我相信有很多人当初和我一样都是怀着一颗“用设计改变世界”的心,我
一个没有实操过运营活动、但每时关注活动效果、且做过几次信息不完全对称的数据复盘 的产品狗的瞎掰。 今天突然发现居然快一个月没有写文章总结了,说好的每两周写一个总结真是骗人的。发觉自己实在是太恶劣了,所以,今天粗浅的讲讲活动运营。 放心,我仍然还在做产品工作,没
设计网页或者APP的过程中,为什么一定要设计原型呢?能不能不做原型直接设计并开发出产品呢?当然能,但是有了原型,这一切会更加轻松,后续的麻烦也更少。为什么要设计原型?接下来就给你答案。 不论你是移动端UI设计师还是网页设计师,原型设计的重要性似乎是显而易见的。
为什么说UGC模式是一种新型的营销手段?而我们又该如何把控这个新模式? 一、UGC的前世今生 互联网向来就不是一个唱独角戏的地方,尽管主流发声的仍是BGC(Brand Generated Content,品牌生产内容)或PGC(Professionally G
账号重构是我做PM之后,经手的第一个项目。 最初的需求,应该是原始简陋的账号体系无法实现更换手机号,更换微信等需求,也没法把用户的微信和手机号分别创立的账号统一起来。 于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决定优化表结构和逻辑,将手机号,三方登录的UID都降级,统一在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