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的主要功能及逻辑关系详解(以新浪微博为例)
微博的爆发式发展速度不得不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作为产品设计师更应该对新生产物有敏锐的嗅觉,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其产品结构、逻辑关系,还要明白它满足了什么需求、解决了什么问题等,只有对其深入了解,才能在自己的产品中融入新鲜气息、把握住网络发展方向,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让产品更有自己的特色;
这次以新浪微博为例,与大家分享一下微博的主要更能及其内部的逻辑关系,希望能让大家更快的了解这一网络新秀;很多部分是小D的个人分析,还望各位批评指正、共同研究学习…
一、微博产品主要功能结构:
点击图片:查看各项展开详细图
二、在微博可进行的操作:
1、对自己的微博:
发表:文字、上传图片、嵌入视频、音乐、 发起话题
管理:删除、收藏、评论、回复评论(@XXX)、删除评论
2、对别人的微博:
评论、回复评论(@XXX)、转发
3、对别人:
关注、移除关注、发站内信(受对方限制)、直接@对方
二、主要功能及操作的逻辑关系:
1、隐私控制:仅自己可见、仅我关注的用户可见、全站可见
2、对评论的控制:
3、转发逻辑:
a、转发原文:填写内容则显示填写的内容,不填写内容则显示“转发微博”;
b、转发规则:转发转发来的内容,产生的内容等于直接转发,与转发源建立关系,可调用中间转发者描述;
c、转发描述:直接转发可以复选是否作为原文评论;间接转发可复选作为原文评论和中间转发者评论;
d、源内容删除:源内容删除为逻辑删除,被转发的内容还会显示;
4、评论/回复逻辑:
a、原文评论:可复选作为自己的新微博发表;
b、回复评论:即@XXX,及最为评论,也作为对XXX的回复,可复选作为新微博发表;
5、评论/回复与转发的关系:
评论/回复时复选同时作为新微博=转发
转发时复选同时作为评论=评论
6、站内信与@XXX的关系
站内信相当于私信,只有对方能看到,并且不会发送错误
@XXX被运用到回复和间接发信中,因为所有的@XXX,只要XXX存在,就会受到通知,并在@列表中找到@他的全部信息,这些信息有评论回复、也有站内信(公开的);
7、@逻辑:@XXX,系统会将@后的内容作为用户名进行搜索,而用户名又是不可重复的,即可实现快速定位到某个用户进入该用户空间,但存在的问题是,如果随意修改了@后的内容,可能会出现用户不存在或冒用他人的问题出现;
8、#逻辑:#XXXX#,系统会将#中间的内容加上链接,点击链接对链接内容进行相关话题搜索,这样能进入已经存在的话题,并列出相关话题;
对@逻辑的个人见解:虽然@逻辑很简单的实现了用户之间的互动,让用户之间来往很简单,但容易被好意或恶意篡改,例如:“回复:@国家某负责人名:明年开始免收全部个人及企业税收。 太好了”… … 出现这样的内容就麻烦了,因为@后面的内容时可以随便写的。为避免这样的问题出现,最后将各个用户及内容用数据库建立好严密的逻辑关系。而#逻辑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运用,有些类似论坛、博客中的关键词链接。
关于微博,国内的各大网站已经开始抢占市场份额,这个以时间线为基准的产品融入话题让他不仅仅是时间内容,也能产生大量的内容块,再加上一些中国特色,例如新浪的名人路线、QQ的好友邀请路线…微博发展有待大家继续关注…
来源:http://www.dboy365.com/archives/570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