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学习腾讯的产品管理之道
马化腾带着一大批产品高管自上而下,持之以恒地推动产品本位的管理体制规范化,并不断地创新和优化这套体制,使得整个公司上上下下融入了“产品的基因”,最终成就了“产品的腾讯”。
1、设置一个质量监控小组,由经验非常丰富的高Level的产品人员构成,赋予他们很大的权力,去监控和规范所有的产品项目。并且用KPI来制约产品项目服从这些规范。为了不搞教条主义,很多规范都是在立项之初,由项目经理和这个小组共同确认的,未必是硬性指派,一经确认就受到严格监控。确保好的规范不流于空喊口号。
2、每个产品都设置公开的反馈论坛,突出外部入口,积极征询用户意见,并以内部轮班方式回复“每一条”有价值的反馈,要求以“人对人,面对面”的沟通态度来进行解答,禁止机械问答。公司高层(包括小马哥)不定期巡查每一个产品论坛,一旦发现有不认真回复用户的情况,立即予以训诫。确保产品人员与用户长期保持近距离接触。
3、每个产品都设置内部的交流平台,分为两部分,一块类似留言板,由产品主管发布项目的进度、动态;另一块是论坛,向公司内部所有人开放,接纳反馈。在腾讯内部已经形成了非常活跃的氛围,甚至以该平台人气高涨为荣(至少你主管会喜欢这个),利用这个平台跨项目提意见,或是项目组内部交流思维碎片都很常见,达到了群策群力,内部监督的效果。
4、设置产品架构师这样一个职位,由少数几个技术精英,负责所有项目的系统架构搭建,只搭架构,确保每个项目的底层合理性。
5、执行项目总结制度,在每个版本上线后,由相应的策划-开发-测试人员开一个会,每个人都总结在这个版本过程里,有什么心得,有什么失误,可以怎么改善,尤其注意改进三方人员的配合过程。用制度的方式来强制反省,强制跨职能沟通。几个版本下来,项目效率就会有明显的提高。
6、执行灰度发布政策非常之彻底,一个版本会经过若干级的内部测试,再向外部用户逐步放量升级,不断修正问题之后,最后进行大规模发布。确保提前发现问题,受影响的用户面尽可能小。与此同时,腾讯异常活跃的内部交流氛围,也能让产品在内部测试时得到较多专业反馈。
7、拥有背靠客户端,强大的数据挖掘功能,具体描述起来比较复杂,总之非常强大,数据细致到令人吃惊的地步。数据挖掘部门的地位也是相当高的。我以前说过“统计数据太单薄无法推导出可靠结果”这样的话,但在腾讯的数据挖掘机能面前,这句话恐怕要改口。
8、设置对新人和新项目的风险管理机制,比如3个老程序员带1个新程序员,将技术管理和具体开发的工作彻底分离,每周进行代码走读,对新产品采取格外严格的测试安排等等,使得缺乏经验带来的技术损害被降至最低。
其他还有一些大路货的东西,一些理想化的不可靠的东西,就不讲了。令我感慨并且佩服的,就是以上八点。不是佩服腾讯能做这八件事情——要说想法,我都能够想到,我也有自己的一套项目管理团队建设的技巧。但腾讯从公司层面,从最高领导人的层面,身体力行地把产品管理的专业准则给贯彻下去,用多种监控手段来避免其放空炮,令产品管理制度化,体系化,好的经验在内部流通开来,成为一种积极向上的约束力,带来整个大产品团队的合力,而不是任由项目经理各自摸爬滚打。马化腾带着一大批产品高管自上而下,持之以恒地推动产品本位的管理体制规范化,并不断地创新和优化这套体制,使得整个公司上上下下融入了“产品的基因”,最终成就了“产品的腾讯”。
来源:http://www.uiven.com/?p=663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