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利他行为?
这两天在做一个协助型产品的设计,其中应用到了心理学中的利他行为。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后,有了一些个人总结,写下来与君共勉。
利他主义是自私自利的反义词。一个利他的人即使在无利可图或不期待任何回报的情况下,也会关系和帮助别人。而利他行为会使施与者和接受者同样受益。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受“社会经济学”影响,人们相互之间不仅交换物质的商品和金钱,而且还交换社会性的商品,如爱、服务、信息和地位等。在过程中,人们采用“极小极大化”策略(花费最小,受益最大)。而社会交换理论并不主张我们要有意识地去监控花费和收益。
当你看到校园中有一辆献血车,有人要你参加献血。难道你不会权衡一下献血的代价和不献血的代价吗?能拿到你会不考虑献血的收益和不献血的好处吗?根据社会交换理论人们在决定是否提供帮助之前有精细的盘算。实验说明,当向捐献者提供一些诸如糖果等小物品时,他们就会向慈善机构捐献更多的钱,即使他们其实并不需要这些东西。
催生帮助行为的报偿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一个名人捐款能提供其形象,得到更多人的称赞或友谊,这些回报都是外部的,而其自己又会得到满足感此为内部原因。
在产品设计中如何向利他行为用户给予肯定或给予赞赏也是社会交换的一种,如百度百科中,每一词条下方都会有“本词条对我有帮助”的按钮,网友对信息的认可度其实就是对利他行为用户的鼓励与赞扬
在产品运营过程中,经常看到赠送礼品的运营手段,这种方法目的不在于使礼物成为用户付出的最终目标,而就是社会交换,是对用户利他行为结果的肯定。
说到这里,我们要问如何判断用户的行为是否真的是利他行为?利他行为的用户得到满足感后又能如何发展呢?
其实人们不会看重善行,除非善行能给自己带来好处。只有当我们不能解释别人做好事的原因时,我们才会因此而信任他们。只有我们找不到外在的解释时,才会把他们的行为归因于他们的内在品质,而当外部原因明显时,我们就会相信外部原因,而非利他行为。
很多时候看到很多问答产品中,用户自问自答,将自己的产品通过答案推销给用户,这样的行为则是典型的非利他行为。
而当用户的利他行为无意中得到了回报,那么内部回报驱使他们做成更多的利他行为。现实中的例子很常见,投身于社会服务计划的年轻人,帮助他人或辅导儿童、老人使得他们从利他行为中受益,这些年轻人明显地面临犯罪,辍学等危机。所以利他行为会使更多的利他行为出现。
在产品中,我们熟知90%的用户在浏览,9%的用户在做简单的付出,1%的用户在深度的为其他人提供信息。而每一个产品都希望把这个数据颠倒过来,让大部分用户产生利他行为,这虽然是理想状态,但更加深刻理解利他行为产生和如何提高行为动机后,用户行为还是会随着变化的。
下期预告:《如何产生利他行为》
来源:http://www.uiven.com/?p=725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