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化朋友关系,是豆瓣媒体化的进步
(update)看到不少误读,我简明一下观点:豆瓣这种生人社区需要充分媒体化,双向关系会阻碍这个发展,这次改变的方向好;展现上建议改进,加好友的时候表现出“朋友”只是一个分组而已(要不要让用户自定义分组,后面可以再说),好友展示的时候更要彻底的表达出“朋友”只是一个分组而已。
1、双向的朋友关系,意味着最关注的是那个人;单向的朋友关系,意味着最关注的是那个人背后的信息。
2、也许你会说社区本就是媒体,媒体本就是社区。但我只是想强调:双向的朋友关系更偏重社区,单向的朋友关系更偏向媒体。
3、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两者都选,就会别别扭扭,到头来发展受限。豆瓣从最早的双向关系,过度出了一个单双向并存的阶段,中间过程很是尴尬,尴尬的表面是用户体验,实质是产品方向的犹豫。
4、豆瓣终于选择了只有的单向关系,这个选择“对于不对”,只有未来的数据才知道。部分用户的那些反馈,一时浮云,而已。
(改进产品和用户体验的时候,过于听信客服电话、用户反馈,其实是一个杯具。)
5、豆瓣这次的变化对于用户来说,其实很小(不知道哪些人怎么反应如此激烈~)。但对于豆瓣来说,挺大。
6、在这次变化的体验处理上,动作太小。
我建议豆瓣干脆做的彻底点:把“关注的人”从信息结构上去掉仅作为“友邻”的一个说明;在UI上把“好友”属于“所有友邻”的一部分,只是众多友邻一个特殊的标签而已,表现的更清楚。
7、Keso说“好友”这个特殊标签压根就应该彻底去掉,我不赞同。原因有二:
1》已有用户的数据很重要。特别是那些把照片、日志设置了只有好友可见的用户的隐私,需要被充分尊重。充分的引导之下,他们未来也会成为豆瓣媒体化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2》网站的运营路线无须矫枉过正,开放性的信息分享未必要做到极致的开放。“好友”这个特殊标签,可以让豆瓣在开放性关系的媒体路线上,保留一些“私密”的余香,未必是坏事。
来源:http://uicom.net/blog/?p=867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