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or咸鱼?什么样的人便做出什么样的产品
做产品还是做咸鱼?
场景感是做所有产品的基础,这个时候做产品的应该像个导演一样,想演员如何走位,想台词是哪些,想演员的表情应该是怎样的,进而去传达想表达的主题
关于如何做产品的事情,有无数的讨论,也产生出很多的理论,很多的模型,很多的体系。都挺好的,挺高深,我看了一会就觉得自己内力不济,看不下去了,挺烦闷的。于是,只好捡起《金庸全集》继续又看一遍了。看着看着,觉得心静了不少。
于是,回顾了一下最近见到的和自己犯的一些错误,杂乱的做了一个小总结。没有什么关联,我只信笔而书。
1、产品之要,首在场景感
产品之设计,无外乎3个因素:场景、人物、任务。即,是谁,在什么情况下,有什么问题,而你准备如何帮助他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很多人,没有场景感。不知道他的用户会是谁,会在什么场景下需要他的帮助。还有的人,知道他的用户在什么场景下需要他的帮助,但是,不知道从何入手去帮助。你比如说,很多人在写博客的时候喜欢在自己的RSS feed里面加一条“喜欢我就订阅我们吧”,我请问,如果他没订阅过你,他如何能看到这句话的?如果他订阅了你,他还看这句话有何意义?
没有场景感,就像是找不到龙,纵有屠龙刀,又有何用?
2、产品之要,次在聚焦纵深
所谓,棍扫一大片,不若枪挑一条线。只有愈深入方能愈得窥真经,方能立足稳当。之后再依次扩展当有可能。
这一点,很多地方,很多高人都做了阐述,不再班门弄斧贻笑大方了。
3、产品之酷在极客范儿
极客是一种行事方式。
微信4.5出语音聊天室,当时我问allen zhang,我说这是解决了之前微信群聊的时候,语音群聊连续播放的那个问题吧?allen说,不完全是。这是一个完全模拟对讲机的功能,基于VOIP技术的,多酷啊!
Apple火爆之时,因为大家都觉得不论Mac还是iPhone都是一个很酷的设备;Facebook发迹之时,因为年轻人觉得这是一个很酷的社交方式;微信成名之时,也是因为大家觉得这是一种很酷的沟通方式。
没有人愿意使用和传播一个不酷的产品!如果做产品,不增加一点酷的元素进去,那,跟咸鱼有什么分别!
4、产品之灵在于幽默感
幽默,是一种“活”的外在表现。是要传达给用户,这个产品是有“人”在做的,是去试图消除“我是在跟冰冷的机器交互”这样的感受的。幽默,是让这个产品看起来有爱,让用户能打破心扉去接受。
在很多产品人多脑子里,充满了理性的思维,到处是严密的逻辑,当然,这些都是非常的有必要的。但是,如果脑子里这些,只有逻辑,只有数据,那这产品人也无异于机器了,机器再去做产品,结果可想而知。
幽默之感,不一定在于主流程中,不一定非要轰轰烈烈。我的观察是,工程师往往比产品人都幽默,但是,工程师这种幽默又往往会被产品给浇灭。再快捷酒店管家的app里,有很多细节的让人看了觉得很欢乐的细节,都是工程师做进去的,倒让我惭愧了一阵子。
产品即产品人之线偶,你是什么样的人,便做出什么样的偶;你使什么样的心思,观众便感受到什么样的戏。爱之,慎之。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