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页排版看新浪微博的困惑
岁末已至,新浪 CEO 曹国伟在发给员工的内部邮件中,对人事架构做了一系列调整,并将新浪主要业务划分为两大板块:门户和微博。同时强调“我本人会花更多精力管理微博板块”。
微博对新浪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新浪微博最初定位为媒体,并以此吸引了大量用户,随后在兼顾媒体属性的同时,逐渐向社交属性偏移。
无论是媒体属性还是社交属性,微博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始终是微博的核心要素。以此为原点,从电脑端新浪微博网页的排版来看,可以发现这款产品在转型中的困惑。
机构加 V 认证(即蓝色 V)帐号的主页排版如上图所示。可以看到主页被分割为三个部分,左右两侧所占比例较小,而微博内容居于屏幕中间,强调其重要性,同时也符合用户目光最舒服的停留范围,以直接纯粹的方式给用户传递内容。这也正是新浪微博媒体属性的体现——以传递内容为首要任务。
这张是未加 V 个人帐号的主页截图。可以看到主页只分成左右两部分,并且两部分所占比例相差不大。微博内容则居于左侧而非正中,这实质上给用户造成了阅读困扰,因为屏幕左侧并非用户目光最舒服的停留区间,同时,右侧信息也在视觉上造成干扰,并弱化了微博内容——微博的核心要素。
但新浪这么做是有原因的。在首页右侧分布着“送礼物”、“共同关注”、“我关注的人也关注他”、“他的粉丝还关注了”以及“微博配图”,这些要素都是促进用户社交的,换句话说,即为了加强社交属性。
因此,新浪微博的两种不同排版,正好体现了该产品的两种属性:媒体、社交。
问题来了,那些个人加 V 认证(即黄色 V)用户的主页排版也是分为左右两部分,即强调社交,关键是,普通用户关注这些黄色加 V 大号(为便于说明,这里以粉丝过 10 万的大号为例)的目的真的都是社交需求吗?
显然不是。真正的社交应是双向的。个人微博大号虽然有时候也会与粉丝互动,但也仅停留在稀少且简单的互动上,更多的是粉丝单向接收大号的微博内容,这些内容可能是后者发布的新闻、阐述的评论,也可能是其日常生活的呈现。“大号发布内容,粉丝接收信息”,这已然是另一种媒体形式,或者可以称为“自媒体”。
因此在我看来,新浪微博将个人加 V 大号主页的排版和大量普通用户主页的排版采用相同形式,是错误的做法。新浪并没有真正理解占大头的普通用户对社交和媒体的不同需求。
最初的媒体定位给新浪微博带来了大量用户,新闻在其平台上出现快、传播快,这点上已胜过传统门户网站。但从长远看,仅作为媒体的新浪微博是无法留住用户的。就像“微博革门户的命”一样,迟早会出现更吸引用户的媒体平台。而社交并且是熟人社交才能真正对用户产生粘性并留住用户。
因此正逐渐强化“媒体+社交”定位的新浪微博走在了正确的方向上,却似乎没有踩上正确的道路。
而留给新浪微博探索的机会也在减少,微信的出现让前途一片光明的新浪微博蒙上阴影。曹国伟曾表示微信的确正挤压用户在微博上的时间。
有意思的是,微信的发展过程跟新浪微博恰好相反。前者依靠社交起家,并积累了大量用户,而推出公众帐号则在某种程度上加强了其媒体属性。
新浪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净利仅 990 万美元,同比下滑 70%,微博的高成本是导致财报难看的重要原因。
资本的压力正让新浪微博加快盈利步伐,但背离用户需求最终将无法实现预期的商业化。
注:文中插图在纵向上做过拼接
题图来自 mikeslife
来源:http://www.ifanr.com/226730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