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人脉-微博尚缺少一颗专业的心
[核心提示] 新浪微博近日推出了微人脉,一款看起来偏向人力资源服务方向的职业化社交应用,但是微博天生的娱乐属性导致微人脉一出生就缺少了最关键的“专业”气质。
对用户的二次挖掘
微人脉是新浪近期内测的一款人脉服务产品,可以帮助用户在微博好友/整个微博上拓展人脉,发布招聘信息/寻求工作机会。并且可以给已有人脉打分评价/相互推荐,完善自己的简历/关键字等。从微人脉的名字可以看出,新浪微博希望在微博上亿用户中挖掘出对职业化社交有需求的人群,并给这些人提供一些简单的人力资源方面的服务。这样也可以有机会在未来做相对专业化的服务,进一步发掘微博用户的价值。
成也微博,败也微博
基于微博平台帮助微人脉直接导入了大量用户,这是其最大的优势;但微博平台本身已经决定了一些产品属性和形态,比如过度的娱乐化,粘性差,这使得微人脉很难树立自己相对专业化的形象。
过度娱乐
新浪微博的产品形态一直是走“全民娱乐”的方向,从推荐新用户关注内容大多是明星或各种段子娱乐帐号,到热门微博全部是无聊/娱乐新闻,无不给用户传达了“上微博,娱乐消遣”的信号。因此大量普通用户上微博的需求和『招聘』、『求职』并不太搭调,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微博就是个娱乐的地方,根本没有找工作的需求。一个娱乐化的网站,怎么用户相信你提供了专业化的服务呢?
大量的虚假信息
上图是微人脉中新浪公司的普通员工
招聘遇到假学历、简历造假是很多 HR 头疼的问题,所以信息的真实可靠是人脉服务的关键之一,而新浪微博上各种虚假的加 V 帐号给人脉服务埋下了巨大的隐患。每个微博用户应该都知道著名的“中国红十字商业总经理”郭美美吧,而营销帐号炮制的各类假 V,假身份红人也层出不穷。微人脉开放进入后,如何审核这些蓄意的假身份将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营销的阴影
除了娱乐过度,微博风靡的营销风气也会阻止微人脉的发展。目前来看,新浪微博上过度使用营销服务的企业不在少数,买粉丝,买转发;发段子,小清晰;垃圾信息散布,疯狂评论比比皆是。并且很多个人用户也按照这个思路将自己的微博帐号打造成了“影响力虚高”的营销帐号。微人脉很难不受到这样的影响,试想下你登陆一个“职业化社交服务”产品后,满眼都是营销信息,你会选择留下么?
不断被透支的微博
从上亿的用户中不断发掘出新的垂直价值,太诱人了,facebook、人人都想这么做。但是以娱乐为目的社交网站,很难在专业性强的领域直接有所建树,自身品牌所承载的文化已经形成了固有印象,用户会把一切非娱乐的功能当作附属的轻需求——你有我用,你推我走。因此人人网的校招频道,facebook 的招聘都走得小心翼翼。
目前微博寻求突破寻得太着急了,各种类型的产品上都能看到“微”字头和“大眼睛”的身影,并且很多自家应用都把微博当作推广渠道。按照新浪强推密友来看,微人脉强行插入你我的时间线也不是不可能。官方急功近利的铺开很难有好的效果。在大部分微博用户并不把微博当作一个求职的平台的时候,微博推出一个“微”字头的人脉服务,并没有什么便宜可占。知乎上黄海均对微人脉的评价一针见血。
又一个使用微博域名、透支微博品牌的产品。看还有多少品牌可以透支。
专业需求就给专业的平台做,LinkedIn,国内的丁香园。都是很好的例子。微博每每都想不通这点(也许上市了的公司,财报逼太紧),总想一人独占用户所有需求,那最终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