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进大门的3秒钟便是面试的开始时间
面试是求职中最重要的阶段,面试也是每家公司企业招聘人才必有的,因为公司企业需要通过面试来考察应聘者的气质和以及基本业务素质。此外面试形式每家公司都不相同,财富500强的世界著名跨国公司负责公司人事工作的三井物产(中国)业务副总经理王维岭先生这样说:“面试过程是一个交朋友的过程,没有固定的问题和形式,因人而异。实际上,从应聘者走入公司那一刻起,我就已经开始了考核。” 大公司在招聘人才面试方面,都自有一套独特的方法,下面来看看王维岭的讲解。
“面试首先考核的是应聘者的外在气质,应聘者的形象,如衣着、发型、走姿,以及与面试人员打招呼、接送文件的举止等,这些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不经意间完成的动作,正是公司对他们外在气质的考察过程。应聘者面试能不能成功,也许在他踏进大门后的最初3秒钟就已经被决定了。”
王维岭说,绝大多数应聘者,尤其是大学应届毕业生在面试前,都会过多地把精力放在可能会被问到的问题上,花过多的时间去准备这些无知问题的答案,往往忽略了言谈举止等这些被认为的“小事”,却不知道公司的面试人员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考察应聘者的机会的。总的来说,应聘者的穿着打扮要整洁、大方、得体,并不一定穿西服、打领带,可以穿得休闲些,但是一些另类夸张的服饰网站,如有漏洞的牛仔裤等,肯定是不受欢迎的。
应聘者的内在气质中,自信是最被看重的。
“有些毕业生觉得自己不是名校出身,便在求职中有意省去学校的名字,我们绝对不会给这样的人提供机会。因为他首先表现出了对自己的不自信;相反那些不是出自名校,但如实说明毕业学校的人,会在求职过程得到加分的机会。”
王维岭建议,面试中应聘者应该变“被动”为“主动”,不把自己看作一个被考察者,而是把公司作为考察对象,拥有这种从容的心态,就能充满自信地完成面试。
“考察应聘者的内在气质,公司还设计了一些实际场景。”王维岭举了一个例子,应聘者到公司后,一名工作人员会把他从门口领到会议室,在会议室里转一圈,再把他从会议室中领出来。这就是测试题目,让应聘者描述一下自己在几分钟内都看到了什么?有的应聘者,能详细地说出从一进门到会议室都看到了什么,而有的人则说不出来。通过这个简单的测试能看出,那些能够具体生动地描述所见的人,能很好地调节心态,让自己很快地放松下来,通常被认为是充满自信的人。
应聘者的内在气质,还包括回答问题时的分寸感、逻辑性等。
王维岭说,用人单位主要是考察应聘者在回答问题时,是否经过严密的思考,答案是否客观、恰当等。许多应届毕业生在这方面做得较差,他们通常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在回答公司提问时,为了能获得职位随意夸大自己的能力。但是当提问更深入时,他们常常又不能自圆其说。
“面试中,我们更注重考察应聘者是否具备基本的业务素质,一些具体的业务能力主要由业务部门考察。”王维岭说。作为面试的最后一步,在基本业务素质的考察中,公司往往仍会设置一些“场景题”,借以考察应聘者的应变能力、工作作风及处事方法。这些场景题,一般都是人人可做的题目,但做好却不易,而且事先无法准备,很难造假。这些题目几乎能够直接暴露自身的实力,求职者如果不小心,很可能前功尽弃。
针对一些应聘者,特别是应届高校毕业生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但实际应用能力差的共性,在面试中,用人单位往往会让应聘者临时完成一个小任务。比如,让他到某个业务部门取一份内部资料等。当然,会在这个过程中事先设置一些困难。有些人就能完成任务,从这个小课题中胜出,而有些人根本完成不了任务。这样,谁的综合素质更优秀就显而易见了。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