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 X.0
当2008年北京成为这个星球上最引人瞩目的城市时,腾讯也迎来了10周年生日。作为有幸亲历核心产品QQ成长的设计师,不能不在今天讲一讲我们对QQ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理解。
9年前,QQ是什么,很简单,是IM。那么我们就先来看看IM的本质:I Am,therefore,IM.(我在,所以,即时通讯吧)。也因此“ICQ”来源于“I Seek You”的缩写。随着“在”的时间长了,人数多了,线下转移到线上,线上发展出线下。我姑且称之为IM1.0时代,这个时期的QQ是一个工具(tool),一个沟通工具(communication tool)。到今天,QQ用户通过QQ表现出自己的特征和个性,建立自己的形象,管理信息与社会关系,处理人际沟通,及时有效的与他人分享,体现社交能力,甚至进行社会营销。
因此可以说,QQ已潜移默化的带我们进入了IM2.0时代。QQ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更是一个IM社交媒体。
下面就来简单说说这个IM社交媒体及其发展中的设计模式。
1,这个社交媒体的组成元素,也正是我们所获得的用户的财富:
• 个人资料——通用的身份
• 关系——社会网络图像
• 活动——社会情境中的活动
• 商业模型——市场价值
2,在这个媒体中,QQ及各服务形成联盟,其中有几个主要角色担任起联盟的主要联络点:QQ,QQ.COM,SoSo,Mobile QQ,Qzone等。
所有的角色通过共同努力更快、更好地发展市场。
拿我来说,我的QQ/ Email帐号就是我的通用身份,适用于QQ及:QQ.com,Qzone,手机QQ,taotao,PaiPai,TT,SoSo,问问,QQmail,QQ music,QQlive,QQ 校友,书签,Qbar,QQgame…
因此,由QQ绘制的关系(同学、朋友、家人、亲人、熟人、同事、网友、陌生人、圈子(群组))网络看似:
而实际上由各联盟带来的社交要复杂的多:
3,从1.0到2.0,针对这样一个复杂的沟通、关系、活动(社交)网络,QQ的设计及设计模式逐渐变化、发展。
设计对象由经典窗口、菜单等逐渐发展为:
应用控件,资料展示、身份特征、与好友的沟通组件、消息的形式、会话的模式,互动组件、圈子的交流组件、不断变化的信息集成与展示……
我们通过这些对象了解用户的行为和用户的体验。
设计的关注点也就成为:
以任务为中心、稳定的焦点、多线索导航、可视化互动和反馈
4,当然,设计上的挑战也随之铺面而来:
• 设计的可扩展性、灵活性(由于可部署)
• 面临新的心理上的挑战:信息在哪?能否不开放?(安全性,保密性)
• 与经典模式的模糊混合物
• 可用性。这个时候的交互可能变得复杂,也可能成为致命武器
• 不健康内容的可能传播
• 由于QQ应用分布的扩展引发的一致性与差异化(桌面、移动、其他网络设备)
站在今天向前看,QQ在明天是什么?
记得成龙主演的有个片子叫“WHO Am I”,当一个人失去了记忆,即便给他一个真实姓名,他也不知道自己是谁。
我们的用户在QQ上尽管很少用真名,但(大部分人)越来越真实,因为通过QQ以及各服务联盟,你可以从一些侧面回答这些问题:
我爱好什么?讨厌什么?相信什么?怀疑什么?
我在以什么样的方式学习、工作、生活着?有着怎么的习惯?
我周围的人是怎样的?……
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定义“我”了么?姑且称它们为“信息基因”。因为他们就像基因一样,是片段的,有功能的。个体虽有可能重复,但整体却绝无雷同。
另外,社会关系也能“定义”“我是谁”。即便仅仅是一个昵称,但如果这个“昵称A”是“昵称B”的女儿、“昵称C”的同事、“昵称D”的同学、“昵称E”的同行、“昵称F”的……,那她就一定是“我”。姑且称它们为“关系基因”。
可见,QQ生成了“我”的信息基因和关系基因,而它们不同于我的生物基因。他们可以被解读,可以被分析,可以被利用。甚至像科幻电影中那样,它们可以被改变、被销毁。
如果说,
IM1.0,QQ=(communication) tool
IM2.0,QQ=(Social) Media
IM3.0 = ?
IM3.0= I am + Who am I(我在 + 我是)= Me-dia/QQ-dia
QQ-dia会不断发展,通过直接的沟通互动、个性化、间接的真实性、更好的隐私控制塑造并维系用户的基因,帮助用户同步自己的生活。
如果你对上述感兴趣,如果你是QQ玩家、IM社交高手,欢迎告诉我们你是怎样使用QQ的:)
- (本文出自Tencent CDC Blog,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