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无贵贱:用一视同仁的态度做设计
这段时间和产品组、设计组的同事聊了一下手里负责的某 B 端产品之后的设计工作如何规划,反思了存在的一些体验痛点现状,发现归纳其本质原因,是自己在前期做设计的时候态度还不够端正,没有用一视同仁的认真态度对待产品所有环节的设计。
比如觉得产品前台的体验很重要,但后台做得渣一点就没关系,PD 说你把下关就好就象征性地走过场,结果后台(B 端的后台可以称得上是后台的后台了)糟糕的体验正是整个产品核心链路体验问题的来源,而仅仅优化前台设计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比如觉得服务好当前定位的核心目标用户群就够了,而有意无意减少了对同样在使用产品的其他用户群的关注与思考,在产品设计上没有带给他们想要的东西,让一部分用户因此随便看看就离开,失去了一些带来更广范围影响力的机会。
而在两年前还是实习生的时候,我的心态问题要更加严重,和一些年轻朋友们一样,我渴望成就感和聚光灯的荣耀,而对看上去技术含量偏低(如在现有规范基础上搭积木拼凑小模块)或自带 UV 天花板(不直接面向普通消费者,而是偏后台的 B/D 端产品)的设计工作心生排斥,或敷衍应付或消极避战,只想着以最快的速度做完脱身,来龙去脉一概不管,结果不但做得不开心,还很长一段时间陷在瓶颈期里原地踏步,重复的错误过了很久还在犯,被吐槽「这样下去你永远无法独立 Own 项目」。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这些入行资历尚浅的初级设计师,多数情况下对项目不会有太多的自主选择权,也会遇到一些看上去很枯燥、低技术含量、低成就感的工作,但如果不主动调整好心态应对的话,最终只会伤害到我们自己。在万众瞩目的台前,面对随便一个小改动都可能导致的铺天盖地的质疑责骂,作出准确的判断并坚持下去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而在门庭冷落的幕后,面对需求方/工程师们「随便设计一下/把关一下就好,保证功能就行」、「后台的产品不用在意那么多体验细节」的想法,依然以认真执著的专业态度关注体验细节、思考业务方向,做出力所能及的最好设计方案,取得超出预期的结果,是比难更难的事情。
回首自己过去摔得最狠的几次,多是内心浮躁带来一系列反应的结果;痛定思痛,当被安排正式转入 B 端产品线之后,我开始逼迫自己改变过去那种挑三拣四不服安排的倔脾气,在项目组成员的热情感染下投入自己感到陌生、茫然的新领域,而当我开始放下个人喜好(移动、C端)认真思考对待手里的一些事情后,自我提升改变和他人的认可也在悄然产生:我对业务现状的主动研究,使我对产品方向的思考建议得到 PD 认可,在很早的阶段就和我共同讨论规划,共同打破传统的 Prd 评审 – 设计介入工作流模式,有了更深的设计参与感;我对评审效果的反思总结,使我能不断改进提升自己的设计交付物质量和形式,从只有粗糙混乱漏洞百出的线框稿,到体验分析报告、交互文档注释、高保真原型应有尽有,得到业务方更多的认可;上线的项目数据结果超出预期,我的产品设计技能栈被点得更全面,对问题的看待方式更全局和深入,性格带来的一些优势得到更好发挥……而剩余的那些我对待仍不够认真的事情(如之前提到的「后台的后台」),其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被人吐槽体验太差时只能屡次尴尬地以「这块我之前没怎么介入」来掩饰,不过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最近我在改变对这一块的态度,准备来一次全新的设计改版。
来公司前我和很多人一样觉得只有核心部门做核心业务才足够酷和有成就感,但后来我了解到一些业务从起初被外界一致唱衰到逆境中主动求变突出重围的故事,它们更令我感到震撼和心生佩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固然风光,但那些成就也许并不真正属于你,换一个人来结果也差不多成功;而在看似无人在意甚至备受质疑的角落,始终保持自己追求专业极致的态度做好每一件事情,而不是浮躁地想着尽早抽身为快,从量变到质变,早晚也能得到回报。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 @鸿影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