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交行为分析||大神如何在14天内获得公众号原创保护功能
在现在一片混乱的产品圈里,公众号几乎人手一个,可是又有多少拿到了原创标签呢?许多公众号,每天转载几篇所谓的干货,复制粘贴一下,就打着自媒体的称号。一个有公众号的产品经理,原创标签应该算是标配。可是怎么才能拿到原创标签呢?之前我以为很难,看了网上许多人说:
看到这个的时候,脑袋里完全没有整体概念,就是一个字“难”。
可最近看了很火的产品大神(公众号:punk的互联网艺术)的一篇文章“如何14天内获得公众号原创保护功能”,刷新了我的看法。所谓是大大的干货呀,看到这个标题时,我和大家也一样,眼睛都亮了,14天,绝对是我见过时间最短拿到原创标签的,身边的朋友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都是等用户达到一个量,粉丝活跃达到一个量,才会有原创标签。仔细的看了大神的文章几遍,把他分享的几个点从产品经理的角度做了一下分析,其实公众号拿原创保护功能也是一种社交打发:
为公众号创造个性化的特殊角色
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或者擅长的领域,比如:punk选择的就是艺术类,艺术与互联网结合,他的公众号叫“punk的互联网艺术”,每天更新的文章都是围绕中心“艺术”;
角色在公众平台中,创造独一无二的价值
原创保护功能最大的价值就是原创。就类似游戏中用户角色打关卡需要不同装备,有些装备是一直标配的。那是最自己关键的价值,那么坚持原创那么拿到原创就一定要坚持原创,如果可以,请持续坚持。
查翻了“punk的互联网艺术”的历史记录,14天是坚持一直发布原创文章。所谓坚持总会有回应的。
公众号尽可能与公众平台发生关系
怎么发生关系?大神在文中有提到不断的调高公众号的原创权重。我猜微信原创判定机制应该也类似与拉钩筛选简历,做关键点匹配,如果持续式的和微信公众平台交流,让筛选机制刷新权重,那么到一个点肯定会OK。那么我大胆猜测审核机制有以下几点刷新权重:
- 按周期对公众号所有文章所滚动式查重,刷新原创内容比例;
- 按周期对原创所在领域做数据分析(腾讯有25大类,小众类别机率越大);
- 每天对公众号活跃度(关注度,粉丝活跃度)做数据更新
公众号尽可能与用户发生关系
自媒体运营也是两个运营点,用户运营和内容运营,那么用户的喜怒哀乐就是对公众号的最直观的反馈。大神有在文章中提到他保持每隔30分钟查看一次数据培养直觉。这不是做数据分析,是时刻关注自己的用户,做好随时与用户互动的准备。除了线上互动,还有线下互动。
比如:“punk的互联网艺术”从第七天起,开始送艺术类作品,让自己的用户在微信朋友圈,在群,在公众号里面开始活跃。
为以上社交行为选择正确的时间点
每天24个小时,每个小时都有人活跃,你知道你的核心用户活跃时间点是什么吗?大神花了6天的时间去总结他的公众号用户的习惯,他分别在上午7点左右、中午12点左右、下午6点左右、半夜2点、左右分别有发过,来观测数据的变化。第7天开始,并固定在上午9点左右,中午12点左右再自己转发朋友圈,形成固定的节奏。
总之,其实获得公众号原创保护功能,也就是把公众号当成一种社交,给它创造一个角色,让它与平台,用户发生关系。当大神刷新记录时候,其实就证明机会就在那里,只是自己还没有稳住机会。
原文来自微信公众号“pm之旅”
本文系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团队@小涵 原创发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