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APP要不要看日活数据?
日前听闻业内做得还不错的理财APP日活数与存量用户之比非常低,也就是存量投资用户日常不怎么用自己买了理财产品的APP,个人认为这并非是什么好事。
手游行业内留存和活跃这两个指标可以结合起来看,留存高的必然活跃度也好,但是在理财app这里就有点不一样,留存高不一定活跃。归根结底,纯理财app是一个低频使用场景的工具类产品,基本用户行为是投资(存入)、查收益、取出(赎回)。当用户投资后一定是留存用户,但投资行为不会每天发生,而且理财类app,特别是固收产品,每日收益固定,查看收益的没什么意义,如果是定期固收产品,更没啥可看的了。在这类理财产品的使用场景类似于到银行理财,用户不会每天跑银行。因此日活跃这个数据不会高。只是在存入、取出等行为时候才会去打开app操作,查收益并不是一个强需求的行为,因此带来不了活跃。
问题来了,日活不足就是用户使用APP频率不高,为什么说日活少并非是好事呢,或许经营者会觉得把app做成像银行那样不是也很好吗,但在互联网上可能并不能成立,究其原因,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1.从工具类APP本身特点来说,做不到市场前几名几乎没有活路
我们可以看到,大家的手机里每个领域的工具类APP可能只会保留几个,甚至是一个,因为用户最终只会倾向于用最好最流行的工具,这是一个赢家通吃的市场。如果理财APP也走这条路线,那就要争夺这市场上前几个名额,这件事情是否可行,大家可以掂量。
2.互动不足导致理财平台黏性低,用户易流失
用户与理财app互动不足,平台就会失去黏性,互联网产品的护城河就是平台黏性强度,由于没有地理位置的限制,用户迁移成本极低。用户和app没有产生感情,自然外边有一些诱惑就可能被吸引走。而且可能是一去再也回不来。
3.用户与平台不能建立信任关系
理财平台特别需要与用户之间建立信任机制,而且这信任机制可以建立在长期中高频的日常使用上。毋庸多说,一旦有了信任,用户才会放心把钱投在理财平台上,反之,即便由于活动或者其他原因尝试买了理财产品,一旦出现负面新闻或者传闻谣言,可能会瞬间出现大量的赎回及用户流失。
4.不利于研究用户,挖掘用户价值
互动少,用户使用少,导致用户数据少,对于用户的研究分析就提供不了基础数据,从而不能有针对性的提出运营方案,或进一步挖掘用户价值的难度就会增大。
应该如何改进?
这是一个关乎生存的问题:
理财APP需要从低频使用工具向中高使用频率的互联网产品转变,只有深度互动,才能提高理财APP的竞争力及价值。我觉得可以从三方面进行强化和提升:
1. 内容运营(媒体化)
新闻资讯类的app是最高频使用的app,理财app也可以往理财+内容方向发展,UGC和PGC都可以尝试或并行,看定位及资源。
2. 社交运营
在理财内引入社交元素,让理财用户之间产生互动关系,形成社区或社群组织,这是现在不少理财APP尝试走的道路,这是我比较看好的方向,虽然现在大家还只是在摸索,到最后可能会形成跟理财结合最好的社交模式出现。
3. 游戏化运营
游戏的互动性极强,并且能够产生不亚于获得实际利益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光凭这两点,我觉得就大有可为。作为前手游行业的运营老兵,这也是我一直努力模式和实践的方向。
作者@appcat
来源@简书
本文由 @appcat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