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在吗”这个梗为什么都在玩?
从MSN到QQ,再到微信,我们通常在即时通讯工具上打招呼都会发个“你好,在吗?”,这样的开场白很熟悉,貌似人人都遇到过,所以啊,这种截图一发,大家都笑哈哈。
先看图,大家就会有感觉,以免不了解这个梗的人一头雾水。
先发一下我做的图吧。
魏家东《借势》短信版:
魏家东《借势》微信版:
绿松石版:
律师版:
化妆师版:
微信涨粉版:
家居版:
(注:这张比较特别,换成询问人截图了。)
APP推广版:
先说说为什么这种截图会火?
1、对话场景的真实感:
每个截图都跟自己亲身经历一样,发在朋友圈、微信群中,大家都误以为是真实“遭遇”。
也就是我们只做营销素材是要跟现实场景一致,比如说很流行的模仿iPhone手机的开机画面、闹钟、提醒等,还有模仿微信群、朋友圈等H5小应用,真实感带来的就是熟悉感。
2、对话元素的熟悉感:
“在吗?”这个词,不管你是否喜欢别人这样与你打招呼,作为互联网达人的你每天可能都会遇到,再熟悉不过了。使用用户熟悉的语言、场景、图片,会激发大家的参与性。
3、对话角色的幽默感:
这张图中被大家疯传,被各种版本演绎原因也是因为中间有段子成分,“你再说一遍”、“不是这句,是第一句”、“不在”,这样的段子在社交媒体上有很多,应用到短信、微信等对话场景中,再截图发出去,幽默感十足。
4、对话内容的矛盾感:
对方上来发出的需求是“1000元做到1亿营收”、或者“10万粉丝,1000元预算”等等,各种版本中都存在着违背常理、反差性、现实的矛盾感,这一切都会让看官们觉得“怎么可能?”、“开玩笑的吧?”,还有朋友留言说“我的预算是2000,帮我做到X亿”……用不可能激发可能,这就是一张图片的力量。
那么像这样的图片怎么做呢?
1、PS——PS是万能的
如果你有PS功力,可以去P。
不过这次的对话场景,压根就不用,可以制作完成后,PS打个马赛克什么的就好了,这方面有很多美图工具可以使用。
02、纯手工互发——笨方法也可以很有效
不论是短信还是微信方式,找两个手机,互聊即可。
首先设计好对话预埋的内容,你要植入什么,比如人家律师就植入了自己的业务,比如东哥就告诉大家《借势》出版了。
编辑好,发布到朋友圈,微信群就好了。
不过发布之后,适时的和大家互动一下,稍微做个解释,恶搞要有尺度。
最后,我得郑重向朋友圈里的好友们致歉,发那张图就是为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你们可以理解的,其实这是个段子。
#专栏作家#
魏家东,微信公众号:weijiadong2013。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畅销书《数字营销战役》、《借势》作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特聘教授、北京大学EMBA授课导师,国家级营销师,省级作家协会会员,WeMedia自媒体联盟成员,曾任乐居生活CEO、微信海COO,写过多部文学作品,现专注于数字营销领域。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