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找用户价值,后想用户场景
现在,很多做产品经理的,特别是做移动产品的,言必谈“场景”,甚至还有谈“创造用户场景”的。我个人深不以为然。
用户价值是本质,用户场景是手段
很多人好像忘了,产品的本质,是为用户提供价值,对应用户内在需求。而所谓“场景”的主要作用,是让我们知道,用户在特定的地点,时间和环境下,产品给用户提供价值的方式需要有变化。
举个例子, 陌陌刚开始的定义是陌生人的社交,其价值是给陌生人之间提供社交的纽带。而广为人知的“约炮利器”定义,只是在特定环境下(酒吧,单身公寓,酒店等)的使用场景。而从后来陌陌的产品演进来看,并没有被这个很强的使用场景限制。
用户的使用场景是客观存在的,用户的内在需求也是客观存在的,是不是能够设想出来的,也是不能被教育的。产品经理要做的,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去发现这些场景,而不是去设计这些场景。
离开了产品对于用户的价值,对此不做深入挖掘,而把时间花在用户场景的设定上,无疑是主次不分。
从场景中发掘价值的可能性
那么有没有可能,以用户的场景作为切入点,去创造用户的需求呢?我的答案是,基本不可能。
以前跟一位同行大哥探讨一个产品:在商务会议的场景下,产生一款商务社交产品的可能性。我的观点是,在这样特定的场景下,用户内在需求是在这个场合下的连接,包括熟人和陌生人,而这两种形式的连接,已经有太多产品能够提供。用户自己会想到合适的方式,在这种特定的场景下去使用那些工具。
另外,这种场景是个低频,用户不会因为一个低频的场景去下载一个产品。而高频场景,往往就是客观存在的用户价值。
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互联网行业本身创造了太多不确定性,而唯一相对确定的,就是对于用户的价值。这些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被产品满足的,而随之产生的不确定性是相对不可控的,是在用户的使用过程中自然发展产生的,是基本无法掌控的。
从上文这个案例来看,从无特定场景的社交连接,切人特定场景是顺理成章的,而从特定用户场景切入做产品,基本是个伪命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前者先顺应了不确定性,先创造服务价值,再让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形成某些典型的,确定性的场景。而后者是先设定了某种特定场景,然后试图去创造不确定性。
营销层面的逆向
营销宣传层面,关于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跟产品思考的方向是不一样的。我认为,宣传层面应该突出不确定性,给未来产品和公司的演进留出空间。
比如,58同城和赶集网,我认为造成现在这个局面的思维差异,就是对互联网不确定性的理解。只要看看两家的广告你就应该明白了:“这是一个神奇的网站” VS “赶集网,找工作,找房子。。。”,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明显对比。
当然,宣传上的场景化,能给人带来画面感。特别是功能性的产品。比如运动饮料的广告,一般都是拿在打完球大汗淋漓的运动员手中,那就是强调产品的在特定场景下的功能性。
总之,我认为,做产品,抓住用户价值,发现用户场景才是正道。
本文由 @爱联说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