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社交软件的表情管理功能设计各不相同?
表情包一直是各类具有社交属性App的必备属性,从最早的QQ,到现在的微信,微博,陌陌,以及各类带有社交属性的App,如唱吧,支付宝等等。不同的App对于表情管理都各有自己的考虑,比如微信表情的次序永远是固定的,而微博发送表情时却是按照最近使用情况来排序,那么这背后究竟藏着什么原因呢?
一 从App属性上考虑
微信/QQ等核心属性是聊天,而微博使用表情的最常见场景是发表微博或者评论,在聊天时,我们对表情的依赖和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发表评论的时候,而且每一种表情都有其所对应的对话环境。在微信中,用户甚至赋予了和表情创作者意愿不符的表情含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emoji中的大哭,被用户用来表达“哭笑不得/尴尬”的意思(或是腾讯系自带表情永远的第一个:微笑,如今分分钟有撕逼的味道)。而在微博等App中,由于我们对表情的需求不强,对于一些情绪的表达,如快乐悲伤生气等,表情的挑选往往是一种“看脸”的状态——比如想表达开心,打开表情栏发现有好多个咧嘴笑的表情,挑一个顺眼的拿来用就是了~因此,微博很“知趣”的将最近使用的表情放在前面,这样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用户的使用需求,也给用户带来了便捷——今儿我又开心了,好,给状态加个表情,一打开,对就是你了!
二 从产品设计的角度考虑
固定的就是最近的。
对,大家多多少少都听到过这句话。由于在微信/QQ等App中,聊天是核心的应用,表情属于高频应用,上文也有说过,在我们聊天过程中,真开心,假开心,真生气,假生气….每一个表情各有各的适用对话环境。用户在经过长期的“训练”之后,已经对每个表情的大致位置有了把握,因此在使用自己需要的表情时,可以很快地找到其所对应的位置。如果在这儿使用微博的表情管理方法,就会出现翻来覆去找表情的情况。对用户来说,也是一种折磨。
从这两点来看,你们可能觉得我文不对题。说到现在都在一直验证微信表情管理的正确性,好,问题来了,那就是:微信的自定义表情管理,现在来看真的合适吗?
自定义表情属于微信/QQ等给予用户的“兴奋型”功能,它的出现给聊天环境带来了更棒的用户体验,如搞笑的,内涵的,以及具有时效性(比如甄嬛中的娘娘)的动图。然而,微信对于自定义表情依旧和自带表情管理一致——保持固定位置不变。
对于自定义表情,它一般具有两个属性:新奇性和时效性。
新奇性是指,用户对于新鲜事物的好气和追捧的特性。比如一些精心制作的动图,用户觉得非常有意思,便把它保存下来,拿来娱乐一下他认为还没有看到这个动图的朋友。然而随着发送次数的增多,以及动图的指数性传播,我们对于一个自定义表情的新奇性是不断降低的,不信,你可以打开自己自定义表情的第一页,还有几个表情你在用?
而时效性是指,事物在某一段时间的使用效果最佳。比如甄嬛传火的时候,每个群里都广泛传播着娘娘那不屑一笑的表情,而如今,这个表情极少出现了。随着好玩的有趣的流行的事物不断出现,时效性的更新时间也不断缩短,而自定义表情的更新也随之缩短周期。你一定经历过翻了好多页自定义表情,去发送最近刚保存的那个动图的情形。
所以,从时效性和新奇性出发,作者认为微信的自定义表情可以按照最近使用排序或者是使用频次排序,可能会具有更好的效果。
本文着眼点很小,但是小小的一个表情管理,也要用PM的眼光去认真对待。
作者简介:马克。银行App产品经理一枚,微信号:171135265,个人运营公众号:ilovejupiter(天文类)。联系方式:MarkXDU@163.com
本文由 @马克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