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哪采集需求?这十方面就够了
我们常常把产品经理的工作重点落在需求分析上,透过现象看人性看本质,而忽略了需求采集的工作。以至于在很多小型创业公司,需求往往仅出自几个公司成员拍脑袋。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需求采集没有针对性,采集目标不够典型,数量过少,采集方法不科学,没有整理跟进,光靠几人拍脑袋,拍出几个自以为的用户需求,我想,再牛的产品经理也分析不出你所谓的痛点在哪,除了你拍疼的脑袋。
外部采集(面向用户)
用户访谈
用户访谈适用于产品规划阶段,通常是一对一聊天的形式。围绕特点的话题,我们问,用户说,从中了解用户的观点。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确定产品的研究方向。
焦点小组
焦点小组是我们与用户进行一对多聊天的沟通形式。相比用户访谈,它能在较短时间内从用户身上获取较多的信息。需要注意的事,虽然都是与用户直面沟通,但各自的招募对象,访谈话题,调研目的等都存在差异。
问卷调查
我们确定了产品的研究方向后,由于取样少,需要证实。问卷调查可以帮助我们,同时也能了解在细节问题上,用户是如何选择的。
可用性测试
在项目实施阶段的早期,我们有必要进行可用性测试。通过让实际用户使用产品或原型来发现设计中的可用性问题。当我们将用户需求转为产品需求,表达为产品的解决方案,可用性测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是否会遇到问题,有时也能产生新的需求。
用户反馈
需求采集贯穿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而不仅仅是产品规划、执行阶段。产品上线后,部分用户会积极发出反馈声音,或吐槽,或建议,或赞赏,我们也需要倾听这时候用户的声音。为了便于收集用户反馈,设计产品功能时要考虑反馈模块,运营部门要规划意见收集活动等。
内部采集(面向我们)
Bug转需求
测试人员提出的有些Bug,本质上正如我在“可用性测试”里说的,是在使用产品,达成某一目标的过程中产生的新需求。这就需要纳入需求池了。
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目的是通过自由思考,放飞思想,从而发挥集体智慧,迅速地获得大量的新设想与创意。参加者应该不受限制,脑洞大开,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脑暴过程中,我们不要对任何点子进行评价。我们可以提出自己的新创意,也需要在别人的创意上继续联想拓展,产生思想碰撞。
需求卡片
需求采集人人有责,公司任何一名同事都有可能在他的日常工作生活中,了解到某种需求。需求卡片可以有效的帮助产品经理收集这部分需求。
数据分析
这里的数据指的是产品的使用数据和行业数据。使用数据包括使用时长、使用频率、使用时间段、页面访问路径、事件跟踪数据等。可以在APP中集成第三方SDK获得这些数据。行业数据主要来自公共调研机构的数据报告。
百度指数 http://index.baidu.com
阿里指数 https://alizs.taobao.com
企鹅智库 http://re.qq.com
艾瑞资讯 http://report.iresearch.cn
竞品分析
我们可以直接在用户身上找需求,也可以在已有的同类产品中,思考分析产品设计背后的原因,挖掘它们所满足的用户需求。
作者:许洵(微信公众号:pmxuxun,微博、简书ID:许洵的昵称),产品经理,4年互联网工作经验。
本文由 @许洵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