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公司确认用户需求的几个误区
我在「在行」接单,遇到的几乎都是创业者。在聊关于用户需求和产品方案的时候,发现他们中的很多逻辑判断上常常会存在几个严重误区
1. 「我的产品只要够好,就绝对有人用。」
我见过的有的创业者误会了这件事情。
所有的产品都是要解决真实的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需求,也就不应当有产品。
比如你看到大街上有好多胖子,于是做了一个健身房,请了最好的教练,制定了最合理的价格,然后请他们去。结果他们说,我们是胖,但是我们不觉得是问题啊。
比如你做了一个新的微信,界面精美、交互喜人,安全性翻番、流量消耗减半,但是现在大家不都会去,因为日常在使用微信时根本没有遇到问题。贸然转移到你的平台上,反而会造成更多问题。
之前刚遇到一个传统行业的朋友,他想改造他所在的培训行业,因为教学流程中有很多可以优化的地方。比如教材可以电子化、学生上课可以打卡等等,但是,这些问题作为学校、作为学生,都很需要解决吗?这是存疑的。现在看似低效的使用过程中,真的会遇到问题吗?
2. 「市场很火/用户很多/他们经常遇到问题,所以我的产品肯定行。」
从问题到产品的逻辑链条应该是完整的,且清晰和合理的。
市场->用户->问题->需求->功能->产品
并不是说,「哇最近旅游市场好火爆!」就能证明「我这个产品是应运而生、没道理会输掉的!」
旅游市场火爆,只能证明这是个好的方向。具体要面对旅游市场中的哪些用户?要解决这些用户遇到的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反映出的是什么需求?什么样的功能可以满足这样的需求?怎样的产品能实现这样的功能?
这都是环环相扣的。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体现在产品上,就是有人用和没人用的区别。
这其中,有个极重要的环节需要反复思考清楚:他们的问题,我用这套方案是不是能解决?
因为很多时候,问题是摆在那里的、用户也是有抱怨的,但不代表事情就能得到解决。各种因素会错综复杂,不只是功能实现就可以的。
比如农业领域的很多 O2O 项目,道理讲得很对,农民群体的日常生活中,也的确有很多低效的场景可以解决。但让农民都熟练使用 APP 来做事,就几乎不可能。
比如境外游的一些项目,功能逻辑足够清晰,对提升体验的诠释也合理,问题是,想实现这样的方案,在现实层面困难重重。当地的资源如何协调?政策上会不会有什么风险?国外的制度上是不是允许和认可?这些可能是更重要的。
3.「满足用户越多需求越好。」
很多人习惯性地觉得服务要一条龙,或者觉得这里要是个大杂烩,才能吸引人。殊不知从用户角度看到的大杂烩,在设计者眼中会完全不同:有的是公司的核心定位重中之重,有的只是临时的活动或者辅助的功能。
产品涉及的需求多了,反而证明没有哪个需求是很重的、刚性的。
很简单的检验方法:你如果设计的产品,满足了十项需求,这是没问题的。但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你还能不能砍掉中间的哪个需求?砍掉五项,产品会是什么样子?砍掉七项呢?砍掉九项呢?
如果有人说「我的产品只有在同时满足五个需求的前提下,才能有效果」,那我基本不会跟他聊下一句了。
之前有朋友说做足球运动的 APP,要有比赛实况、要有约球平台、要有售票功能、要有买球商城……社交电商 O2O 一个不落。我说你要满足的核心的需求是什么?他说我的产品满足的核心需求就是足球爱好者的所有需求,缺一个都不行。你看,其他产品能有我这里全吗……
好的产品总是会有这个特性的。虽然砍掉很多功能、让能满足的需求缩减,但不影响产品的核心价值。微信去掉朋友圈照样可以用,知乎把收藏夹砍掉大家也不会作鸟兽散。
4. 「用户有需求,我们就做呗。」
有时需求还要做选择、有斟酌。不是所有的需求都值得去做。
除去刚刚聊到的有的需求很难满足,还要考虑团队自己的能力和状况。
比如谁都知道 VR 是趋势,大家都在研究,但是你在 58 同城上招到的技术专家,试想能做到什么程度。或者像《Her》里出现的人工智能,并不只是做个交互、集成个语音助手就能搞定的。连 Siri 都远称不上「聪明机智」。
技术能力、财力,也包括很多 O2O 项目的线下能力,都是在做需求分析的时候就要考虑到的。有的需求不是一般人能碰的。
以上是思维时要考虑的坑,下面是两点执行建议。
1. 缕清楚所有逻辑。
有的需求分析,根本证明不了自身的逻辑合理性。
比如,做家教 O2O,师生两端的需求足够清晰吗?如果只是提到松散的「现在没有地方看老师的信息啊」「不知道大家对这个老师的评价如何」「学生和老师之间没有第三方担保」这样的问题,并不能构成通顺的逻辑。
学生的需求要跟老师的需求挂钩,才是基本的逻辑。我听过有人说,通过补贴和奖励把家教老师吸引来,再通过方便的打卡记录、电子教程等把学生吸引过来,这样平台上两类人就都有了……但不觉得特别奇怪吗?老师的好处你来给,学生的好处也是你来给,这怎么可持续发展?
正确的逻辑是,所有人在你产品上的需求都是能互相得到满足的。打车平台上,司机赚钱,乘客获得服务;直播平台上,主播获得打赏,观众获取知识或者乐趣。
2. 用科学方法求证。
不是「我觉得现在这个行业太落后了」就证明需求是合理的。
要确定需求是不是真实,是件特别麻烦的事情,不是一句「我在这个行业可是待了四五年了」就能打发的。
关于确定的方法,我之前曾经答过:怎么得到真实的用户需求?
不要听同学朋友说、不要自己埋头想象,走出去问问别人、查查数据,然后做个 Demo 试试看。
#专栏作家#
刘飞,嘟嘟美甲联合创始人,锤子科技产品经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豆瓣《最好的时代:可能是最真诚的创业日记》作者。文能提笔抒骚情,武能切图画交互。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