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如何应对社交媒体崛起
纽约时报是传统媒体的一面旗帜,也被很多同行奉为圭臬。网络变革速度不是以年计算,而是以季度、月乃至周计算。从社交网络到社交媒体,传统媒体如纽约时报如何应对?视而不见还是害怕于是固守那块领地?或者已经看清楚潮流,但不知如何干。媒体博客MediaShif执行编辑Mark Glaser最近电话采访纽约时报助理执行编辑Jim Roberts,Roberts谈到纽约时报在社交媒体崛起时如何变换战略以适应潮流。以下为采访主要内容,有部分删节。
纽约时报助理执行编辑Jim Roberts
根据Facebook媒体联络官Justin Osofsky提供数据显示,体育网站SportingNews.com流量最大来源是Facebook。华盛顿邮报来自于Facebook流量增加了2.8倍。
Roberts介绍,当前直接点击NYTimes.com流量占其总流量在50%以上,但他承认来自于Facebook流量增长很快。
最近,纽约时报在Faebook上粉丝数超过100万,达到105万,领先美国所有报纸。此外,纽约时报在Twitter上followers超过284万。超过45万用户在NYTimes.com上选择用Facebook帐号发表评论。
社交媒体崛起,反映出印刷出版物与网络融合趋势。Roberts介绍,以前是直接参与网站新闻汇编,突发新闻报道,音视频和社交媒体。现在组织结构上进行调整,从1月1日起,Jim Roberts由网站主编,转任《纽约时报》助理执行编辑。新岗位则需要他一手抓印刷品,一手抓网站。
Jim Roberts表示,Facebook只是他们社交网络战略一个组成部分,即是他们已经关注的众多工具中一个。所以不能仅拿Facebook粉丝数量做惟一参考。因为他们Twitter上也很成功,有近300万粉丝,他认为纽约时报一直很成功地利用社交网络平台优势。
纽约时报网站来自Google搜索引擎流量是很大,但Roberts更希望看到来自社交网络流量增长。此外,纽约时报从Drudge Report、Huffington Post、Daily Beast等合作网站获得很多流量。社交媒体流量源要排在主页、搜索引擎和这些合作网站之后。预计社交媒体增长,且在社交网络上与读者互动量,远远超过在页面上互动。
Roberts称,受益于社交媒体,不仅仅在于流量增加,他更关心社交网络可以使其与读者开拓更多个性沟通方式。
Roberts还表示,纽约时报有一两个记者如Brian Stelter开始使用Twitter获取信息。Brian Stelter很聪明也很灵活,现在大受欢迎。他主要关注电视和媒体方向,followers认为其提供信息很有质量。他还用Twitter为博客文章和长篇报道辅助,有的发布在网络版上,有的则发表在印刷版中。无疑,Stelter的方法会给其他记者带来启发。
纽约时报的facebook页面尽管不会成为一个出版平台,将成为纽约时报出版战略一部分。纽约时报将很多Facebook项目分给多人,如主页交给新闻部。编辑将决定哪些内容放在显著位置,还有如何更新。用户可以通过Facebook直接获取信息或点击来到NYTimes.com。
纽约时报除了Facebook主新闻页面外,文化、体育、政治等各个板块,也将让编辑负责管理。
对于编辑,Roberts要求他们有一整块时间管理Facebook页面,同时思考如何积极地与用户进行联系。目前已经向两个页面投入很多,一个是电影,另外一个是百老汇戏剧。有两个编辑负责主题制作。
尽管有人在质疑,这么做是否值得,但Roberts认为,直觉告诉他非常值得。比如,体育和政治方面内容就会呈现更多。
Roberts称,很多媒体都用专人来承担在Facebook上进行回复和过滤,人手也比NYtimes多。今后,NYtimes将有更多人投入到上面。因为这不是包袱,NYtimes将非常重视独特内容制作,不得不对管理方式更加仔细。
本文来源:鲍有斌的博客–不亦乐乎 原文:Passing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