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用户体验的秘诀是什么?
我常被问到的问题之一是:“你在用户体验过程中的思维是怎么样的”或者“如何你如何把用户的个人资料转化成可以有形的事物,比如说‘界面’”。
今天我正好在写一篇关于用户体验的培训模块的简介,我想顺便分享一些我的思路。
其实没有什么”秘诀”或”魔术过程”
其实没有什么”秘诀”或”魔术过程”——第一步必须聆听客户和最终用户他们的需求。如果你更好地理解并记录这些需求,你就能更容易地定义用户体验。
理解业务目标
理解业务目标,并且让利益相关者 (如客户) 同意你的观点,并优先考虑这些需求,是第二重要的事情。
定义品牌
定义品牌真的会帮助你概括你可以采取的方向。我喜欢先进行定义,因为我相信”你是谁”这个问题能帮助你确定你的客户是谁。虽然首先了解当前和预期的客户是合乎逻辑的——但我还是曾看到过许多次事与愿违的结果。为什么呢?因为我见过客户描述当前客户和他们希望拥有的客户,并注意到,当他们说的与他们的业务服务对象不一致的时候,企业就会给人虚伪或”五音不全”的印象。现实的情况是,他们会反复纠结,不管你开始是怎么做的,你最终还是要把这些事情兼顾好。
把需求转化为目标功能和布局
把需求转化为目标功能和布局是一场练习,它要求你了解当前的最佳实践中哪些适合用于你现在负责设计的平台。这就已经决定了形式中的很大部分。因此,你需要知道比如最新的移动设计的最佳实践,并且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剩下的就是基于你对用户和业务目标的理解,选择最相关的方法和途径来填补空白。
你设计的既是”业务内容”也是”视觉内容”
你设计的既是”业务内容”也是”视觉内容”。因此你的”商业战略家自我”和”设计师自我”需要在同一时间一起工作。不管你怎么把他们分割开,你还是会需要去理解和享受针对业务的设计。为什么很多机构会分割信息体系结构设计和视觉设计为不同的角色,原因是因为传统的设计师的目标更多是情感的、视觉的,以及基于形式而不是功能的。要同时做到两者,你必须”并开处理”,这对很多人来说很难,包括我在内。这就是为什么我喜欢和其他人一起进行用户体验设计,这让我能够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我独自坐在桌前的时候确实做不好工作。我很容易分心,上网冲浪,起完床就到别的地方去,找周边的人聊天,然后我的工作就要花很长时间。所以为什么不用我喜欢的方式来做我的工作。与人交谈然后站起身来,踱步思考。这样问题就解决啦。但事实上是,这样使得我的工作变得更迅速和更准确,因为我利用了房间里每个人的头脑。就像一台”多处理器”的计算机。
我习惯的做法是在定义品牌、 用户需求和业务目标后,去了解顶级竞争对手如何解决同样的问题,并在最后起草一份综合两者的解决方案。绘制草稿或者创建线框图等的方式也同样很直截了当。思维和决定的过程始终是降低速度的部分。
我希望这篇文章能带给你一些关于用户体验的洞察力,同时我也离阐明我的工作过程更近一步。
文章翻译自medium,原作者是Jose Caballer
本文由 @lrioLee 翻译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