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运营:绘制产品生长曲线
最近在梳理一些工作相关的知识结构,运营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运营工作对产品发展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当然你可能拿微信来对比,说好的产品不需要运营,但可能你只是恰好不知道微信刚上线时腾讯所投入的推广资源以及随后跟进的PR支持罢了。
梳理都需要有结构,类比是个不错的方法。因为学生物出生的缘故,看到产品生命周期自然就会联想到微生物的生长曲线,那么产品运营工作也就可以围绕这一二维曲线展开。
什么是生长曲线?
通常来说,微生物在特定环境下可分为迟缓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以及衰亡期四个阶段:
初期,微生物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外部环境,并进行代谢调整准备生长所需的酶和中间代谢物,因此群体数量不会增加,表现出平缓的曲线,称之迟缓期。
随后,在内外部环境均到达最适状态后,群体数量爆发性增长,呈对数增长态,进入对数生长期。
然后,因受外部环境营养消耗以及代谢废物的影响,微生物生长进入一种动态平衡阶段,群体数量进入稳定器。
最后,因内外部环境进一步恶化,群体生长出现负增长,再也无法维持动态平衡,进入衰亡期。
产品生命周期
这是传统意义上的产品生命周期(PLC),虽然互联网产品开发迭代更快,但将纵坐标更换为“用户量”基本还是能够参考此图示,产品发布上线后也呈现出四个主要阶段:
用户培养期:产品上线后,暂不轻易大推,通过不断获得外部用户反馈进行调整优化,打磨功能优化体验,并分析用户实际行为数据,为后续推广积累一手信息,此阶段用户量增长缓慢;
快速增长期:通过第一阶段的调整优化准备,产品功能体验根据外部实际环境打磨优化后,经过用户传播以及运营推广资源推动,用户量呈现裂变式增长,快速到达高峰区间;
稳定期:在竞争对手、外部有限用户资源以及内部创新迭代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产品用户量会进入动态稳定期;
衰亡期:当产品迭代更新跟不上用户需求,竞争产品蚕食以及市场容量限制的影响下,产品最终走向衰亡,用户量逐渐下降。
产品运营该做什么?
我们先想象这么一个场景:研究员(产品经理)想通过培植大肠杆菌(产品)来获得足够的材料(钱?),材料的质和量都与大肠杆菌菌种数量(用户量)成正比,自然研究员(产品经理)会希望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培植出最大的菌种数量(用户量),他会这么做:
- 找到最适合菌种生长的培养基配方,以缩短其缓慢期;
- 在菌种开始生长时提供可促进生长的外界刺激(温度、激素、酶等条件);
- 延长菌种稳定期的时间,以持续产出所需材料。
对应到运营策略则是:
根据产品特性,在上线前制定运营策略,绘制用户画像,充分利用用户培养收集灰度数据进行调整,缩短用户量缓慢增长阶段;
通过活动、内容、用户、渠道等运营手段,有节奏的对经过适应期的产品进行刺激,促使快速获得用户量,其中数据是贯穿始终的基础观察方式,只有靠不断检测各项指标数据才能了解产品生长情况;
当产品已经进入当前培养环境下的动态平衡后,通常的做法是施与刺激活跃手段进行促活,但所需的成本(创意or资源)将越来越高,更好的做法是去除边界限制,找到更大的市场环境,通过跨界合作持续拉动。
每一点都能够拓展成为一篇文章,先列大纲,边梳理边写。
作者:yao,腾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老窑的酒
本文由 @yao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