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设计师,你要怎样才能避免平庸?
最近我收到了很多关于文章的反馈(非常感谢!)。 我的文章主题非常广泛,有些人很欣赏这一点。但另一些人认为我应该写“真正”的设计文章,比如“如何解决XX用户体验问题”或者“如何构建完善的响应式网站”。 这里有个问题。
大部分的时候我是为我自己写作。我不喜欢说谎,不会对你说也不会对自己说。我保证100%真诚。
我不讨论UX的问题或教程,因为我认为这很无聊。虽然工具和技术有他们的价值,但是从更大的角度看,他们不会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设计师。
印象中,我从不读任何关于设计的书,包括博客和设计杂志。
这个习惯已经根深蒂固,就连我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
对我来说,成为更好的设计师等同于成为更好的人。每一位设计师,从广告设计到产品设计,要解决的问题都不一样。但不管设计的目的是什么,目标都只是为了迎合他人。
当我开始去非设计行业寻找设计灵感、当我开始读有关哲学、心理学、艺术或科学的书,我便成为了更好的设计师。
我开始结交设计行业之外的朋友。不论我坐在哪件办公室里,我的身边一定有不是设计师的人。
在心理学和认知科学中,有一种叫做“确认偏见”的理论。这个理论是,我们只认可认可我们的人。我们倾向于与有着同样信仰的人在一起,因为这让我们感到舒适。
而设计师有着比别人更严重的确认偏差。我们有自己的立场,并为此感到自豪。我们会希望获得同行的认可,满足于内部一致。
但这只是我们作为设计师为自己创造的泡沫。
我们出席只有设计师参与的会议,阅读那些设计师写给设计师的书,只和设计师交流。这些行为让我们成为了井底之蛙。
领域越窄,视野就越窄。只和设计师交往,使我们接触不到与我们对立的观点。虽然这让我们感觉到舒适,但却限制的了作为设计师的灵感。
设计师难道不应该是对其他领域最好奇、最开放、能够融会贯通的人吗?毕竟我们是设计师,为成千上万的人设计着产品和服务。
只有让自己沉浸在不同的视角,设计师才能对全局产生更全面更平衡的认识,从而提高工作水平。
让我们以那些最好的,上过《纽约客》或《彭博商业评论》封面的传达设计师为例。
他们成功不是因为他们技艺超群,而是因为他们沉浸在政治和文化等话题中。他们把这些领域的知识融合,设计只是理解信息的工具和框架。
我指的不是项目前期的调研,而是他们的习惯。 他们是设计师,同时也是传播者。
每个领域的设计师都应如此。
就像Walt Whitman说的:保持好奇,不去评判。无限的好奇和开放是一个伟大的设计师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这就是为什么我喜欢与不是设计师的人,或者其他任何挑战我的信仰,反对我的观点,提供给我新的视角的人交往。和他们交往能够使我成长,不仅能够成为更全面的设计师,更是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原文地址:https://medium.com/@vanschneider/the-day-you-became-a-better-designer-68ee48e1c34c
本文作者:Layne
来自:携程设计委员会
译文地址:http://ued.ctrip.com/blog/translation-become-a-better-designer.html
版权声明:若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主编,QQ:419297645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