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款移动产品半年的四个收获
提及张小龙,大家都会想到微信;提及乔布斯,大家都会想到 iPhone;直到某一天,一个交互同学问我,你有没有做过什么好产品?我的第一反应是,尴尬。然后,脑海浮现了一段成长的时光。
2013年,那是我第一次接触移动产品,而且是一款偏社交的移动产品:一淘逛街,汇聚好友间的消费分享。然后,在半年内,我的收获可以说是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
收获 NO.1- 让新用户得到,而不是付出
每个新用户有一分钟的时间来了解你,如果这一分钟没有给他足够的利益,可能就走掉了。
门槛分析:看商品<喜欢商品<分享商品<自己发商品
结论:一开始,就期待用户做成本高的事情,是会得到血的教训的。
栗子图:
曾经,我们的首页就是用户关注的 feeds 流。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发现,连用户都没达到量级更别说互相关注了。后来,改成了首页的份类目信息浏览为主。顿时,用户就提升了 300%,也再也不会不懂这个 App 到底是干嘛的。
收获 NO2-专注产品节奏
- 市面看到的产品都已经是成型的状态,模仿只能模仿到表面,轨迹和原因才是产品的关键;
- 尝试到一个方向,用户成长,然后增加新功能,产品成长;
- 每个产品的功能增加是有一定的不可逆的顺序存在的,从简单到复杂,如果反过来,或者一起模仿,则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结论:其实,每个产品初始的窘境和每个产品未来的蓝图,都不难想象。难的是中间如何达到:
两种目标用户的先后选择,功能点的先后选择,营销时机的选择等等等的一切过程因素的影响,才促使了产品最终形态。更难得的是,用户是同产品一起成长的。
这就是即使抄袭抄了一个完全态,也未必能抄出同样的效果的原因。
收获 NO3-先做一,再做多
- 图片分享一张还是多张——由于一次实行三张,在图片尺寸控制,展示都花了太大的成本;
- 人 @ 一个人还是多人——由于可以 @ 多人,交互的体验上需要额外花成本优化;
- 宝贝分享一个还是多个——仅支持一个,现在可针对公众账号,支持多个宝贝,顺理成章。
结论:事物从 0 变到 1,是基础的,在处于 1 的时候是可塑的;在多的时候,是固化且难以改变的。所以需要找到最小的基因。
由于年代久远,只找到了自己画的原型。。。
收获 NO.4- 细节
- App 的元素需要提炼精简的,不能把所有信息进行罗列且平铺,只需要突出最重要的
- 所有的页面都有一个目的,这个目的可以帮助你减少不重要的信息
Timeline 或者其他汇聚页——快速的信息筛选,需要快,效率
- 详情页——需要给出具体详细的信息
- 发现页——信息导航
- 相关连的信息,就在一个页面内处理完,最好不要跳转页面完成
- 梳理不清,目的不清的功能,做了后最可能的结果,就是再也不用,有时候,慢才能看清一切
我已经是消费界的孤独求败了哦,只不过当时有消费足迹的也就三百多人~
这四个收获分别属于:冷启动,产品规划、产品功能优先级和产品交互细节。其中,个人觉得前两个属于重中之重~
作者:枣乐子(微信公众号:sugargar0320)
来源:http://36kr.com/p/5037912.html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