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迭代”你做到了吗?
互联网时代,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壁垒。纵观互联网发展史,大公司被小的创业公司干掉的例子比比皆是。再强大的合作关系,在免费策略下也是脆弱无比。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如果非要说壁垒,那么只有“快速的市场反应速度,高效透明的决策流程”才真的算得上是壁垒,一个见招拆招的“动态壁垒”。
快速的市场反应速度中,包含了用户研究、反馈机制,快速迭代机制等等。本次我们只谈“快速迭代”。
其实,快速迭代的理念在互联网行业并不是什么新东西,只是,大家在具体工作中,往往被各种“做产品要做到极致”、“细节决定成败”等类似的说法所拖累。产品不做完全,总是下不了决心发布。其实,“做产品要做到极致”这类说法本身并没有错,和“快速迭代”并不冲突,只是大部分时候,它们被用错了地方。“极致”和“细节”如何理解,我们以后再谈,这里,我们直接切入主题:“快速迭代”背后的意义:
尽早让市场、用户来做决定。
对于一个全新产品来说,一般比较好理解。快速试错嘛,毕竟没有其它产品相对照。
对于已经有竞品的市场,人们往往会觉得:竞品已经做得很全面,我们的产品做的功能比人家少那么多,用户怎么会愿意用?
我想说的是,如果你的产品因为比竞品少了一些周边功能,用户就不来了,那说明你的产品本身就是缺乏更核心竞争力的。
核心竞争力可以是更强大的运营、更丰富的内容、更解决痛点需求的功能,如果有这几点在的话,你的产品比竞品少一些细碎低频的小功能,用户是不会在意。反之,如果在这几点如果全部都不占优,那么产品功能做的再全面,也是没法将用户从竞品那里吸引过来。
所以,无论是全新产品还是已有同类的产品,都是越快速迭代上线越好
确保一直在做最重要的事情。
变幻莫测 是互联网行业的一大特点。突发的社会事件、政府政策变化、竞争对手新策略的公布、新合作伙伴的确立等,都会对产品方向产生重大影响。在最初能排到计划中的事情,很可能变得无关紧要。我们用更为直观的方式来说明:快速迭代如何保证一个团队一直在做最重要的事情。
假如在项目之初,有三个功能可以去做,优先级分别是 1、2、3,每个都需要2个周的研发周期。
有两个公司 A 和 B :
A、每完成一个功能就发布一次
B、所有功能都完成后,统一发布
两个周后,公司A发布了功能1,公司B的3个功能还在开发中。
这时,因为上面提到的种种原因,出现了另一个优先级为1的功能(研发周期还是2周)。
公司A可以立刻开始这个优先级为1的功能开发,而把其他优先级为2的功能暂且放一边。但是公司B则不然,因为他们的几种优先级不同的功能已经全部都开发到一半,无法中途停止,只好等所有功能开发完毕(6个周),才开始开发新的优先级为1的功能。
这样,4个周后,公司A完成了两个优先级为1的功能,而B则还在做最最开始计划的几个功能,新的重要功能被排在了6周后。
但是这时,又出现了另一个的重要功能需求……长此以往,公司B一直被各种优先级不高的功能拖累,而A则一步一个脚印的将各种重要功能上线。
有人可能会觉得:你光讲意义,怎么不说具体方法?其实,“快速迭代”的具体方法,在很多途径都能找到,难的不在于如何实施,在于下决心实施。
另外,如果直接说方法而不谈方法背后的目的,容易让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拘于形式,进而无法对方法的各个环节在不同情况下灵活的取舍运用。毕竟,方法都是为目的服务,只要看清楚目的,任何方法都有调整的空间。
本文由 @石头的假设 (微信公众号:deer_hunting)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