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滴滴快的“基因专车”项目看移动医疗体检服务发展
滴滴快的旗下的滴滴专车、一号专车近日上线“基因专车”项目,令用户可以体验免费基因检测。这一项贴心功能,被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滴滴快的这一举动,标志着其未来或许将涉足移动医疗这一领域。
“基因专车”项目究竟为何方神圣?
一名专业人士坐在专车里,带着检测工具上门为用户检测基因。只需5分钟,用户就能知道自身包括遗传性肿瘤、健康风险、罕见遗传病、体质特征等在内的多达148项结果。目前改项目已经在中国广州、成都、北京、上海、杭州等地上演。不可否认,对于现今社会高强度工作的职场人士而言,他们的确没有时间去体检机构进行身体检查,因此也很有可能会忽略一些健康隐患,滴滴快的此举看似是满足了这部分人群的需求,而果真是这样吗?
“基因专车”并不能真正满足用户需求:完整闭环的健康体检服务才是真需
“基因专车”一定程度上为职场社会人士提供了便利的体检服务,但仅仅是出了一份简单的数据报告就完事了,用户健康问题就解决了吗?这份所谓的“体检报告”能告诉你的信息是:你的身体处于“正常”状态。然后你将对这张白纸深信不疑,然后继续过着所谓的“健康生活”,继续践踏自己的身体。这就是“基因专车”的断环所在,如果只是单纯的帮助患者进行简单的身体检查,却缺少体检报告的分析,用户依然对自己的身体一无所知,让疾病依然有机可趁。综上所述,滴滴快的若是真想通过“基因专车”做体检上门服务实质上就是传统的“私人医生”,但是这种体检服务只有通过闭环模式才有可能长期发展下去。
放眼国外:请医生就像call专车
根据外媒报道,两款以叫车软件Uber为模板的“请医生上门”的移动医疗应用在国外兴起。以Heal为例,用户下载该应用后,医生接到上门问诊的申请后,会带上一名医疗助理和一个工具箱来到用户家中。与Heal类似的应用Pager也已在纽约市推出,使用Pager,医生首次上门的服务费用是50美元,定期来访为200美元,一次体检是100美元。这种持续性地为用户提供健康检查,除能不断培养用户习惯外,从健康层面上讲,亦及时监测用户的身体状况,及时进行调整,避免用户患病甚至进一步恶化。
这样的服务在中国的可行性有多少
像美国这种医生提供上门体检服务固然是方便,但在中国同样work吗?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一下:
医生自由执业政策仍未开放
虽然移动医疗一直在期盼国家取消医院编制制度,但是却迟迟未有进展,这也让大部分医生持观望状态,不敢轻易从原来的医疗单位“抽身”。中国的医生要想走向真正的“自由”,还需要很长时间的路要走。正是基于当前的一种现实情况,可以说,像Pager这样的体检服务模式在中国短期内还无法大范围推行。
中国能胜任私人医生的全科医生紧缺
就目前国内的环境而言,除了刚破土的医师多点执业有待进一步成长之外,从医学院的培养以及公立医院的管理模式来看,能够胜任私人医生这一职业角色的医生资源可以说是非常短缺,这是制约体检服务模式中国化的一大核心瓶颈。
缺乏“健康体检”这种消费习惯
上面已经提到了这种随叫随到的体检服务本质与传统私人医生服务是一样的。而在中国,“私人医生”绝对还是稀有资源,根本不是普通老百姓能享受得起的,只有少部分的高端消费群体才配有私人医生。“私人医生”服务概念难以普及,费用高是首要问题。私人医生诊疗费用高,且无法纳入医疗保险等原因,一直让私人医生服务局限在极小的范围内。
结语
曾几何时,健康体检是不少有钱人的“专利”,普通消费者大部分只能在医院进行简单的体检。然而,一向标榜“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移动医疗和私人医生服务绝对是整个医疗领域未来发展的趋势;而医生上门服务也避免了如今一些线上问诊存在的诊治误差等问题,在移动医疗、可穿戴设备医疗等还不完善的阶段,通过这种线上线下结合的医疗服务方式,看起来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专栏作家#
雷华萍,微信公众号:yidongyiliaoquan(移动医疗圈),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家庭医生在线运营总监,长期从事互联网行业,非常喜欢研究移动互联网相关业务,对APP运营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