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企业转型:战略先行,还是用户体验先行?
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是一开始就做顶层设计,战略先行,将所有战略级服务一并考虑;还是自下而上设计,从微观的角度先让用户感受到产品给他带来的便利。这是每个产品经理都绕不开的一道难题,为此还可能和运营、甚至老板进行一番“较量”。
传统企业转型的共性
如果只是做个官网、官微和公众号,这样的企业当然还远远谈不上转型。真正的转型是体现在战略层面上的,意味着公司在后续的产品形态、企业结构甚至是商业模式上,和互联网的紧密契合与对接。从这点来说,传统企业的转型普遍有以下的共性:
企业内部重构难度大
转型意味着企业要一边养肉,一边割肉。在互联网转型中,传统企业内部的部分重要部门,一方面受转型方向和资源重组的影响,一方面由于互联网行业思维的缺失等原因,难以和空降的新部门形成合力,导致企业内部的重构困难重重。
客户群体难以重新定位
企业的转型容易陷入补位和建立护城河的心态,即先巩固自身原有客户群的忠诚度。例如传统线下销售企业转型电商或平台,容易先围绕原本的会员、积分、签到等等进行建设,因而陷入重拳打在棉花上的怪圈。究其根本,没有重新定位好客户群是其关键。
也许重新从“归零”的心态出发,回归产品和运营本身,互联网企业的先行之路也许可供参考一二。
关于如何获取种子用户
为了获取种子用户,将单一服务做到极致,互联网产品的形态甚至可以一开始是十分单一、不成体系的,在获取种子用户后再逐步进行迭代、更新和完善。例如小米一开始,只有MIUI的产品,从ROM的维度切入,在获取ROM发烧友用户后,再完善产品形态,推出小米手机和智能家居产品。
传统企业在推广初期,也许能考虑从某个角度切入,先解决其中用户高频和相对刚需的部分,单点突破并先做到极致,也不失为一条打开线上用户的途径。
关于如何建立产品的第一印象
Uber 和 百度地图
Uber自从推出开始,似乎一直想告诉消费者,它不只是专车。一键呼叫CEO,用Uber找工作,找茶师,送外卖,领养小动物,这些都是Uber曾经展开的营销活动。通过这些运营的引导,让我们建立了对Uber的第一印象,即它可以用来连接人和服务,也让我们可以用更多的期待,未来哪天真可以在Uber上寻找茶师。
这些战略,百度地图曾经也布局过,在百度地图上找服务、找酒店,用它的slogn来总结就是“出门就查百度地图”。但是,百度作为地图导航工具的第一印象太强了,以至于我对其功能的期待,就是如果更好的导航,比如我开车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它能不能记录下来,再我回来的时候按原路导航回来之类的。产品给用户的第一印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用户后面使用产品的用户场景和习惯。一开始太专注工具属性,给用户建立了产品的第一印象,后续的战略布局可能就变得难以落实。
传统企业的转型不是盲从,和互联网企业相比,传统企业的转型需要有更加清晰并且可执行的商业模式,以确保整个团队的目标能够更加趋同和可持续进行。
综上,对于大多数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可能永远也找不到一条最好的路径,但确实唯一的路径。转型不亚于二次专业,企业需要有更高的觉悟,去允许试错甚至于最后走向另一个方向的可能。
#专栏作家#
兰色拉面(微信:lanselamian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关注城市服务、互联网+和智能硬件,对市民融合服务、移动进销存、物联网和支付 POS有一定的浅见。欢迎互联网爱好者们一起交流探讨。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