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产品打上自己的烙印是一种危险的想法
产品经理这个行当里有一个说法:如果你发现一个产品改版了,但本质上却没发生什么变化,那一定是换了一个新的产品经理。
做过产品经理的人都有一种感觉:产品经理就像自己的孩子。也因此,将自己的孩子深深地打上自己的烙印是一种很难拒绝的诱惑。如果这个产品是从零开始的产品还好,给产品打上自己的烙印往往不会出什么大问题。若这个产品是一个已经成型的产品,需要的只是在当前基础上迭代,那么给产品打上自己的烙印就是一种难以拒绝却非常危险的想法。
为什么这么说呢?
想要快速给一个已经基本成型的产品打上自己的烙印,这种想法往往意味着:
1.设计风格的转变。
面对一个已经成型的产品,一开始都知道不可能大刀阔斧地增加或减少功能。但是,又想要留下自己的烙印。那么,最简单又安全的是什么呢?设计风格的改变。当前流行什么样的设计风格就走什么设计风格,自己喜欢什么样的设计风格就走什么设计风格,设计喜欢什么样的设计风格就走什么设计风格……总而言之,设计风格一改变,整个网站就具有了浓浓的个人烙印。谁都能看的出来。
2.交互风格的转变。
如果产品经理是一个比较自信的人或胆子比较大,他可能不会满足于设计风格的转变,还会在交互风格上进行改变。如果说设计风格上的改变还能让用户看得出只是换了个皮肤,那么交互风格上的改变就能够骗过多数的用户了(产品经理这种专业人士可能还骗不到)。改改导航展现模式、页面布局、信息呈现方式等虽说有一定难度,但对于产品经理来说并不是什么太难做的工作。
3.功能上强烈的个人好恶导向。
若说上面的两种方式仅仅是改变皮肉,功能上个人好恶导向就是改变内在的东西了。这种改变多数时候并不是以用户需求或产品定位为导向的,而是一种“我觉得加这个功能有情调”、“我觉得这个功能很酷”……这类个人情感性的东西。这类功能对于产品本质不会有影响,但却最容易打上个性化烙印。
写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我们公司就是这样做的,没发现什么问题啊。”呵呵,那只能说你们公司运气好。
如果不深究,这些做法确实看上去没问题。但事实上,它们对于产品的演进和发展几乎没有任何益处。或者说,与投入相比,产出简直是太少了。而同样的投入,本来可以做一些更加重要、投入产出比更高的事情。
经济学上有一种说法叫做“机会成本”。就是说,如果你有两种选择,你选择了A,就丧失了B所带来的好处。B所带来的好处就是你的机会成本。推而广之,同样的资源,你选择了做不重要的事情,就丧失了做重要事情所带来的益处。
因此,前面的三种做法有时候看上去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事实上,失去了更多。而这种失去,有时候甚至是以产品的失败为代价的。
所以说,接手一个产品,隐隐地想要打上自己烙印的想法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想法。当然,这些想法很可能以用户需求、定位需要等一系列理由提出来。作为产品经理,在这种时刻要警醒自己,多思考:“做这些对于产品真的有本质上的改变吗”、“如果不做会怎么样呢?”
以此为记。
#专栏作家#
岳山丘,微信公众号:iamyueshanqiu,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慕课网产品经理。兜兜转转好多年,一直在教育行业做产品。初始做内容,后来开始做WEB端。关注在线教育、互联网金融(顺便赚点小钱花)。最近一段时间开始研究移动APP产品,希望能够多学习一些东西。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