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产品的本质-制造热闹
最近在公司牵头做了一个苍蝇大小的垃圾APP,以后打算往社交方向去做,迭代了几个版本之后稍有感触。
下面就来讲些浅薄之言。
我认为社交产品的核心本质就是热闹。
为何这么说呢?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说起。
记忆中好像每个小镇上都有这么一家人,热情好客,人缘极好。于是乎,左领右舍、街头巷尾的居民大妈,没事儿就会带着孙子,摇着扇子去那儿扎堆儿摆龙门阵。
为啥呢?因为那儿热闹呗,是大家打发无聊时间的好去处啊。
在我记忆中,这是最早形式的跟现在社交产品相关的线下雏形,而且祖国遍地都有,生命力极强。
因此我觉得只要跟社交沾上边的产品,热不热闹就决定你能不能做得起来。
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使你的产品热闹起来呢?
想热闹,无非从这几个点来做:
有料
前面讲的小镇故事中,大妈们每天八卦谁家儿子挣多少钱,哪家姑娘上了个啥大学啊,攀比下女婿是干啥的。。。每天聊得是津津乐道,唾沫横飞,恨不得编出一大堆故事来让别人听。这些内容有些是真的,有些是假的,有些的道听途说,有些是添油加醋。所以我觉得要想往社交方面靠,内容是非常关键的,这就要求PM大神以及运营大神在项目立项的时候多多考量如何做内容,做哪些内容了。
有人
有了这些大妈的八卦故事,越来越多的附近居民会被他们吸引而来。以前不怎么八卦的大婶儿也开始八卦起来了,不怎么爱瞎扯的大妈也开始瞎扯了。而且一聊就是一上午,一聊就是一下午,到时间后大家按时散去,该买菜去菜场买菜,该做饭回家做饭。因此,有固定的内容,肯定会吸引固定的用户,固定的用户又会给你传播来更多同一类的用户;并且制造更多同类的内容,如此良性循环。类似知乎、糗百、豆瓣个人觉得就是按照此模式在发展。
有评论
每次当一个大妈讲完一个段子或者故事后,大家就会跟着附和,七嘴八舌。“哎呀,是这样的,哪家姑娘大了都留不住啊”,“这样可要不得啊,伤风败俗”,“他大娘,你这样想就不对了,现在这个时代怎么能跟以前的时代比呢”… 同一类人总是爱讲同一类的事,也喜欢听同类人的评价,于是乎,你评论,我评论,大家又为社区的热闹性加了一把火,同时,优质的评论也形成了社区里面优质的内容。
有持续互动
第三点也算是持续互动,另外每天按时按点这群人就会聚在这里聊同样的话题,同样的故事,做同样的评论,我感觉这就是持续的互动性,在这种互动下越来越多的人互相介绍,互相认识,互相熟悉,产品在同类中的门槛就树立起来了。
所以,热闹的社交产品往往应该是不需要打广告的,这类产品天生的属性会决定同类的人会越来越多。同样,也注定了头一批用户产生的内容会决定此产品的方向类型。这个方面PM和运营同学貌似是改变不了的。
那么社交产品如何盈利呢?
- 做广告—当很多人每天来这里聊天,那些卖长途车票的就会在这里放个牌子或是叫他帮忙卖卖票。
- 增值服务—人多了之后摆上几张麻将桌;卖点花生瓜子香烟酒;,按上一个座机,帮人接打电话啥的自然而然也做起来了。
所以,还不热闹的社交产品赶紧想办法弄热闹起来,热闹起来了慢慢的就有生命力了,也许就有了一点根基了。。。
题外话,最近某家大公司以前是做收银台的,每天人来客往的,人数不少,也想学邻居大妈拿几条板凳,捧几把瓜子出来做社交。。。
本文由 @jimie 原创投稿,并经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编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