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型产品列表设计分析
有天下班,我和公司另外两个产品在闲聊,你知道,产品嘛总会吐槽A公司又有新动作,B公司又出新产品,吐槽产品C体验糟糕···,这天,我们聊的是内容型产品的体验问题。
内容型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一定是内容,比如我们普遍认为QQ音乐的播放体验优于网易云音乐,但网易云音乐胜在歌曲丰富,所以体验上的瑕疵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作为需要消耗大量时间的app来说,好的体验确实能够增加舒适度,让你不会觉得特别“累”,从而增加消费时长。
问题发现
首先我们发现的是微信,同一个app不同层级的产品设计存在差异,聊天主界面→订阅列表,均是图片+文字的形式,而到了内容展示页面,变成了文字+图片,为什么会这样?
然后我们又找了内容型app的两个同类产品,网易新闻和今日头条,发现是两种相反的设计,那么那种方式更好呢?
问题分析
从元素和用户两个角度分析:
1、元素的感知程度
可视化元素的感知程度排序:动画>图片>文字,这也是PC上很多小网站放满动画广告的原因,它太能吸引大家的注意力了。具体到手机上,图片比文字更能吸引大家的眼球。
同时,图片包含的信息量更大,易读性更高,当你看到普京的照片,你可以迅速意识到这大概是一篇国际政治相关的新闻。
从这个角度来说,图片应该至于文字前方,主要目的是快速获取你的注意力,并传递宏观信息,关注继续阅读,否则直接跳过。
2、人类的阅读习惯
正常情况下,人类的阅读习惯是从左到右,从上往下(为何古书从右到左?有兴趣的看官可以自行了解)。所以在网页时代,人类的眼球热力图是“F”型。
在小屏终端时代,个人觉得“F型”不太实用,我个人更倾向于优先关注屏幕中央。未找到移动端的相关分析报告,但这不影响我们分析问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同时,要注意的是,眼睛的阅读速度快于大脑的分析速度,也就是当你在阅读内容的时候,眼睛(余光)要提前去看下文才能保证阅读的快速性和内容的连贯性。
当你在快速阅读文字的时候,你肯定不希望突然出现了一张图片,你需要停下来,大脑从“文字解析方式”切换到“图片解析方式“”,造成阅读的卡壳。这样看来,文字应该在图片后方,你可以略过图片,一马平川的阅读文字。
优化方案
综上,图片+文字似乎是更合理的排版方式,以新闻类产品为例,可以尝试从以下角度优化:
1、框架=图片+标题+摘要
图片尽量贴近内容,标题清晰,一句话说明问题,摘要简洁,对标题合理补充。
2、合理展示相关信息
网易通过评论来吸引用户,今日头条需要在列表说明内容来源,新闻讲究时效性,合理的时间说明能够帮助用户快速筛选信息。来源、时间和评论数可能是需要在列表中标明的元素,可以合理排版展示。
那么微信公众账号内容页为何会以文字+图片的形式展示呢?我的猜测是微信公众账号的编辑者是个人,在配图方面并不专业,比如我有时配图特别意识流,仅从图片很难揣摩出作者的真正意思,因此微信优先展示了文字。
看吧,我们常犯的错误:当一个产品成功之后,无论它的功能或设计是否合理,我们总是会不由自主的给它找一个合理的理由来证明他的伟大。或许,它这里的设计确实不合理。
#专栏作家#
无邪,微信公众账号:devillnote,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迅雷产品经理。关注移动互联网,聚焦产品策划、运营和用户分析。文章不追热点,以产品经理相关为主。
转载请保留上述作者信息并附带本文链接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