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备干货!如何有效的做产品迭代分析
“ 做过这么多产品迭代分析,却依然找不到合适的方式表达。”
产品迭代分析对于交互设计师可以说是家常便饭了,隔壁的某某有了新功能,某某家的谁又更新了个大版本,都需要时时保持关注。但是,每当小珏吭哧吭哧的收集完一大堆资料后,又开始犯愁了:分析从何开始?分析的重点是什么?分析以何种组织形式输出?
被这些问题蹂躏了数遍后,在求(xian)知(ma)欲(fan)的驱使下,小珏开始思考:对于产品迭代,有没有一种高效的,易推倒操作的分析方法?于是在此之后,每次小珏都带着这个问题去分析,分析得多了,也渐渐总结出了一套方法,名为:产品迭代分析三步论。
方法见图:
之前微信安卓5.4的改版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在知乎甚至引发了一场大讨论;此次小珏就以微信为例,和大家聊一聊如何在产品迭代分析中运用三步论。
首先是表现层,在分析前,需要收集足够的资料,视觉和交互上的变化需要自己上手好好体验产品,推荐用电脑虚拟机安装老版本,方便截图,方便对比;在分析改动原因时,不妨脑洞开的大些,大胆假设。
做完表现层分析,发现微信从安卓风格回归IOS风格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了,小珏对改动的理由也有了一定的猜测。同时小珏产生了更大的疑问:为什么在短短的3个月内,微信不惜一再的挑战用户习惯,在不同的设计风格之间摇摆?
我们不妨看看范围层的分析是否能给出答案。
产品迭代的新增功能一般会在App Store或豌豆荚之类的第三方市场的更新说明中描述的非常详细。当然如果遇到“更多新功能等待你发现”这类的蛋疼文案,也只能自己多研究了。
分析到这,小珏总结出两个结论:
– 微信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社交工具和被动的信息接受工具,用户可以通过主动的搜索获取自己需要的内容。
– 微信将实时通讯的基因注入支付平台,简化了用户的操作逻辑和学习成本。
但是问题页接踵而至:为何微信重点发力 搜索 & 支付 呢?
最后是战略层,这一步至关重要,在知乎上很多人讨论的非常好,但是仍然只局限于前两个层面的分析,而止步于战略层。在这一步,我们需要回溯早前的若干版本,把某一功能的发展罗列出来,情报来源可以是知乎,微博,微信,百度,尝试使用不同的单词组合搜索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分析到这里,小珏发现在BAT中,百度恰好是搜索的代名词,而淘宝是支付的代名词,这样的巧合不得不令人浮想联翩。#脑洞开启模式# 我们是否可以脑补如下结论:
– 对于微信搜索:随着公众号原创内容的增多,微信的“独家”优势会慢慢显现
– 对于微信支付:微信天然具有阿里不具备的社交基因,支付的可玩性大有可为
– 总结:腾讯希望以微信作为弯道超车的杀手锏在百度搜索和阿里支付的环伺下抢得一席之地
以上,了解了产品迭代的视觉细节,交互调整,新增功能及其背后的战略意义后,你就可以有效地完成一次产品迭代分析。
友情补充:
1、这套方法灵感来源于 《用户体验的要素》 ,只是根据实际情况把前三个要素合并为一个;另外,“三步法”听起来怎么都比五步法来的简单霸气。
2、这套方法适用于单品的重大版本迭代分析(小版本没有重点分析的必要),在多产品横向对比上还有待扩展。
3、做完了这一切后别忘了加上自己的想法及自己的产品可以借鉴的地方。
4、方法形成时间不长,疏漏颇多。而小珏希望方法论也可以像产品一样迭代更新,所以,如果诸位大神有好的意见建议,抑或是异议,欢迎沟通~
作者:zhouxiaoju
来源:网易UEDC
原文地址:http://uedc.163.com/12384.html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