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元出境游被叫停,谈谈降维攻击的层次
【导读】简单交代一下事情的经过:近日,国家旅游局针对社会反映同程、途牛两家企业在互联网上以低价招徕游客的经营行为,责成相关部门分别约谈了同程、途牛企业负责人,并要求其就相关旅游产品成本构成作出说明。南京市旅游委员会已下发整改通知,要求途牛停止其“1元出境游”业务。
其实这本是一件有点夸张的营销行为,但是如果从另一种角度看这个事件,加上“互联网思维”,就很难不想到这是互联网旅游企业对于传统旅游行业的一次降维攻击。
降维攻击,取自科幻小说《三体》,最近在商业竞争领域中频繁出现。用最直白的话去讲,降维攻击就是一方利用多维度的新型优势去攻击在这个维度上处于劣势的另一方。仔细分析也不难发现降维攻击也可以分成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降维攻击:用钱
举例:太多了
微博上非常火的一个笑话:每当我听说哪家团购网站又融资了之后我绝对去那家买电影票,因为补贴高更便宜。把这个笑话变一变就成了打车软件版本和各种各样的网站版本。这个笑话就是形容用钱来进行的降维攻击是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以各种折扣、补贴、返利的名义将钱直接或者间接的给消费者。看似是一种对消费者最直接能产生作用,对消费者最利好,实则不是。用钱进行降维攻击,优点是简单粗暴,效果直接,短时间吸引大多数用户;缺点同样明显,时间过短,模式太容易复制,一旦旗鼓相当就容易导致恶性竞争。
最好的例子就是滴滴与快的的产生、竞争与合并的故事。用户是看着哪个软件更方便、功能更多、更便利,才去用哪个软件的么?显然不是,必然是看着哪家又出新补贴新折扣了就赶紧用哪个。滴滴与快的,利用背后的资本降维攻击占领了几乎全部的市场(虽然这个市场份额有多少是重叠起来的我们不得而知),而在独大的两家企业的竞争中,商业想象力与产品创造力被用金钱补贴的粗暴方式消耗殆尽。所以两家公司最终只能以合并来结束这种无休止的烧钱。
第二层次降维攻击:用技术
举例:微信
想必大家还记得在微信发布之前,国内社交软件的几个巨头:米聊、Kik Messenger、人人还有飞信等等。但是最后微信以黑马的姿态杀出重围,并且已成现在国内乃至世界移动社交的列强,所依靠的就是对于技术的执着。因为技术足够成熟,所以微信的功能虽然不及其他社交工具多且丰富,但是每一项功能都能做到没有错误且高效完成。
比起用钱来降维攻击,技术的最大优点恐怕就是不会限制人们的想象力。如果一直烧钱,总有一天会烧完,但是对于技术的追求却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技术只受硬件性能的限制,而对于软件的细节雕琢是可以反复打磨的。所以微信的每一个版本对于功能的添加都保持着一种近乎保守的态度,这种态度折射出的就是微信团队对于体验优先于功能、技术优先于商业的策略的认同。
第三层次降维攻击:用理念
举例:无印良品、智能汽车、智能家居
降维攻击第三个层次几乎可以说是一种摆脱了降维攻击的需要的层次,即用理念。相信对无印良品稍微有概念的人都能说出它最基本的一些特点:极简,素,淡等等。而对于无印良品的产品有过研究的人可能都会异口同声说出“简化、克制”的设计理念。其实无印良品对于产品的设计思想有许多,笔者只摘选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
1.“简化”与“克制”的设计理念。
2.禅学与美学的结合即“禅的美学”。
3.贩卖生活哲学,即“生活形态提案店(Life Style Store)”,提倡简约、朴素、舒适的生活,拒绝虚无的品牌崇拜,直抵生活本质。
有了这些理念,就相当于无论如何设计都能够直抵用户的内心深处,与用户的生活期待产生共鸣,从而牢牢地把握住用户群。
再比如智能汽车和智能家居,这些概念从一个更高的角度审视汽车于家居的发展现状或者发展方向,从一个更加自由的出发点开始将已知转化为未知,这种降维攻击的优点是能够获得方向,但是需要技术和资本作为基础才能够得以完美的发展。不过,拥有理念而需要积累技术与资本相比,拥有技术与资本寻求理念显然更加困难。
思考的问题:
用资源(人脉)的降维攻击与用钱的降维攻击相同么?与用技术的降维攻击又有什么区别?
本文作者:@凯铭 转载自:iDoNews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