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产品的运营:痛点与痒点缺一不可
“痛点”已经在互联网泛滥了,抓一个“痛点”已经没那么有效了。除了“痛”,还需要“痒”,你看到用户的一个痛点的时候,你能说出这个用户的10个痒点吗?
“痛点”已经成了今天互联网概念的滥觞。
其实在今天,互联网产品极大丰富的今天,中关村一块砖砸下来,准能砸着两个创业者一个投资人的今天,抓一个痛点没那么有效了。
也许更有意义的是:“痒点”。
《五十度灰》大热,痛点控跑出来分析,那是因为:抓住了空虚女需要幻想霸道总裁的这一痛点。
好吧,痛点如此清晰,市场如此广阔。大家都来做呗?
呵呵,无数互联网创业者就是这样跳出来送死的。。。^_^。。。
可是,如果就靠一个痛点,《五十度灰》一本怎么写的出500多页?而且还连写了三本,合计1600多页?
回头看去年的现象级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痛点控还是充满智慧地总结:这部戏抓住了调戏禁欲美少年的用户痛点。够精准,够概括,但是,如果照此执行不具备操作性……
翻翻百度贴吧,“来自星星的你吧”,600多万个帖子在说些什么?
教授的微表情、教授的眼神、论教授对二千态度的转变、二千的衣服、二千的妆容与唇膏、二千的配饰……
这些都痒点好嘛?
一个个繁复叠加的,令人心痒痒的小运营点,支撑了一个流行产品的用户黏度。
痛点,定义产品的切入点与重心点。而用户黏度来自痒点的运营。
我看过一份介绍美国脱口秀制作的资料,有个指标,一段10分钟的talkshow要求每30秒让观众笑一次。
结合时下热点是痛点,而每30秒让观众笑一次是痒点。
痛点、痒点缺一不可。
最近见了几个帅哥美女,要创业做电商、O2O之类。就用户痛点和产品定位、商业模式侃侃而谈,听上去make sense。但体验下他的产品或者Demo,立刻感觉不对。完全没有运营感,或者说:没痒点、不心动。
比如
一个帅哥做美国旅游购物APP,用户痛点是:去美国旅游,买东西是刚需。打开他的APP一看,第一个页面,是一堆LOGO的列表:Lancome、Dior……
一个准备做下午茶O2O的帅哥,APP的第一个界面,是一堆供应商品牌列表:星巴克、满记甜品、许留山……
这类的错误是只关注痛点,不体会痒点。用户无感。
我想要的旅游购物APP,应该打开第一眼看到的是“传说中的***就在你身边1公里”、“国内买不到的***”、“气死闺蜜的****”满眼令人砰然心动的商品图片,觉得不买就亏了的中外价格差、还有国内见不着的优越感……
我想要的下午茶的APP,应该打开第一眼,看到的是让人看着口水就要流下来的食物细节图片、喝了就瘦了、吃了就美了、端一杯就有气质了,如果连刷一周都没人给自己买一杯,就会觉得人生太苦工作无趣没友谊不幸福……
创业的直男们记住:要想让女人花钱,一定要让她们痒痒……
痛点是什么?痛点就是一切可以用数字衡量的点,然后用一堆数字,构成一个逻辑。比如:效率、价格、数字指标。就是雷军常说的跑个分。类似上世纪,所有的PC 企业宣传自己的产品,都是“配置+价格”了事。
痒点是什么?痒点是逻辑之外的那些小愉悦。。。多少人爱死了《星星的你》中,全智贤听到都教授梦中说自己的名字,抓过抱枕,轻捋抱枕上的小毛毛那个小动作……
十年前互联网创业的草莽阶段,基本上是只抓痛点就可以。因为那个阶段,用户通过互联网主要追求效率。同台竞技还是新人崛起,核心的比拼都是效率。哪个企业的效率更高,谁就赢了。而第一阶段的网购,也是标品“机票、酒店、3C”拼配置,拼价格,拼数字逻辑。
而我们看前段爆火过的很多应用“脸萌”“魔漫相机”,没有配置、没有价格、没有数字逻辑。如同现在占大头的网购都是非标品,女装、女鞋、女包包、小零食……“抓痒点的运营感”已经成了核心能力。
所以,看到一个用户痛点没什么。在北京漫步一小时,浑身都是痛:空气太差、地铁太堵、打不着车、吃饭排队、买菜有毒、满街玫瑰花不知道该送给谁……
可是,你看到用户的一个痛点的时候,你能说出这个用户的10个痒点吗?
你能让他每30秒笑一次,然后上瘾吗?
那还是再想想吧。
作者:@梁宁
来源:创业邦杂志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