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泛滥,新生产品该如何布局媒体矩阵
三步详解如何提前布局社会化媒体矩阵。为你的产品打开一条明路。
很多人认为,在产品还没有出现、正在研发的初期,做社会化媒体或者布局社会化媒体矩阵是浪费精力,抑或觉得有点本末倒置。其实,在这个时候完成布局的这一步,对用户的增长和产品的测试、发布都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那么,该如何用最小的成本完成这一步呢?
在创业初期,往往没有多少资源可以用的时候,有没有必要投入精力去建立和维护社会化媒体矩阵?在大多数初创企业只是象征性地开通新浪微博,在微信订阅号上抄几篇文章了事,随大流弄弄SEO的时候,有产品野心的初创企业该如何提前布局呢?
我在这里用三步详析一下我的做法和心得,权当抛砖引玉:第一步,明确自家产品的目标群体,包括习性、感兴趣的话题、所使用的交流语言等,最好做到代入甚至融化其中;第二步,筛选社会化媒体渠道,切忌全渠道操作,要按需分配;第三步,聚焦产品-聚焦人群-聚焦场景,精益求精,出奇制胜。
第一步,明。
做产品运营的,对目标用户应该有一个足够清晰的画像,比如”爱旅行“、”爱美食“这种是算不得数的,这是一个不够具体、不能够清晰在脑海里展现的画像,谁不爱旅行?谁不爱美食?这只能说是一个大致的用户圈层。没有和用户聊到深更半夜,没有以三五个用户为点成面深入了解挖掘,没有细致分析用户的心理活动、生活腔调,没有融入其中使用用户的语言,仅凭臆想或者自身好友所产生的”目标用户“恐怕只会误解了需求。一个足够清晰的用户画像,比如”对可爱风有追求、对淡妆和美瞳美甲感兴趣、但是更加看重性价比与清新风格包装的萌系小女生,年龄在16岁到25岁之间”,这样的具体画像会对下一步的渠道筛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步,准。
社会化媒体矩阵并不意味着什么样的渠道都去运营,要准确切入所在目标群体的圈子。做创业社交的,去运营贴吧、猫扑这些是得不偿失的。做旅行社交的,仅仅做一个发布旅行唯美照片的微博也是不够的。但是,如果陷入追求矩阵怪圈,单纯地为做媒体而坐媒体、为做宣传而宣传,而不是“更加便利地服务用户”,那么所付出的精力成本将可能会陷入恶性循环。另外,做社会化媒体矩阵,无一例外都讲究转化率。做一场活动给自家带来了多少用户呢?该在什么样的时间开启什么样的社会化媒体呢?这个节奏还是要掌握好的。不能只讲究转化率,也不能不讲究转化率。
第三步,精。
第三步要在前两步的基础上方可发挥最大功效,这个时候对测试、完善产品的作用最大。比如如果你的目标用户是高中生,那么与其做订阅号还不如在QQ空间投放;当大多数人都在新浪微博厮杀的时候,可以想想在腾讯微博可不可以做一场活动。当大多数产品都是转发抽奖送IPHONE的时候,可不可以考虑抽中的用户才可以送奖品给企业并装裱起来?为什么大多数产品开通了微信个人号却没有产生明显的效果?用户在什么情况下(场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和使用你的产品?怎样借助聚焦场景扩大产品的影响力?如何通过朋友推荐(口碑)勾起好奇心和使用欲望?在聚焦之后该如何互动?
道理都懂,只是落实不易,坚持太难。以上只是个人的一点浅显思考,欢迎交流。
作者:@公子F
来源:简书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