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屏市场即将回潮
【导读】看到这篇文章,不免让我回忆一下自己曾用过的手机:最早接触手机是在2005年左右吧,之前的小灵通不算,应该是三星的翻盖手机,型号已经忘了,只记得坑哥的三星输入法,不过后来要打的那些字都已经记住顺序了,打字也是飞一般的速度。
后来07年换了红遍天下的nokia5200滑盖,屏幕现在想起来真的是渣渣,不过在当时也觉得很满足了。再之后就是09年换了nokiaE63港版,也是那时才知道手机可以连wifi,当时行货wifi功能是被阉割了的,全键盘打字那也是飞速的。再后来11年买了触屏功能的5233,居然有3.2寸的大屏,感觉高大上了许多。
再之后12年买了谷歌三儿子:SAM-i9250,终于用上了安卓机,还是4.7寸的大屏,当时觉得真是个飞跃,直到现在依然还在用三儿子,也试过同事的各种note,plus,但是也没有非常非常想要换机(就像当初买三儿子)的想法。
以上就是我这个24k纯屌丝的用机经历,虽然现在的手机功能多了,各种应用也有很多,但是一个月与我发500条短信的人估计再也不会出现了。大家用机经历也在下面留言分享一下呗~
智能手机领域,苹果已经独步天下。第一季度财报显示,苹果仅该季度即获利润180亿美元,超越美孚成为世界最能赚钱的公司。这当然归功于大屏手机的推出,只不过苹果百密一疏,新机型里没有小屏手机。这是个亟待弥补的市场缺口。
苹果会回归小屏手机吗?谈不上回归,但起码不能丢弃。苹果的iPhone4s依旧在生产中,周期已经超过三年,非常罕见,原因除了延长苹果的消费链条,使其惠及中低端消费者,另一个重要的缘由大概就是小屏手机市场必须覆盖。不排除苹果未来还会推出小屏机型的可能性,当然在造型上会与iPhone4s等加以区分。
就中国厂商而言,最忽视的大概就是小屏手机了,近段时间产的4G中高端机型基本没有。实在不应该。中国人似乎最青睐大屏,苹果的iPhone6s,5.5英寸大屏幕,在中国最热卖。而在其他国家却反应平平。其背后缘由可能与中国智能手机消费者更热衷娱乐有关,手游之类的还是大屏最爽。至于为什么中国消费者热衷娱乐,大概是因为条件特殊,需求叠加所致。但是,这不代表所有中国消费者都热衷大屏手机,不以娱乐为主要功能需求的用户还大有人在。但他们的需求从来就没被认真对待过。中国厂商出品的旗舰机型,最少也得是4.7英寸屏,再小没有。更小屏幕的基本都是内存仅256M乃至更低的垃圾机型。这让小屏手机的中高端消费者也不得不选苹果手机,没其他选择。
谁占据小屏手机市场,谁就在下一轮手机竞赛中战胜。为什么如此有信心?因为即便苹果手机尚未大屏化时,苹果手机就占据了不小的市场份额。那时的手机生态,是劣质的国产小屏手机与优质的苹果小屏手机共同把持这个细分市场。现在苹果公司在该领域暂时退出,那么这就在中高端小屏机型上形成了真空。苹果更新产品线比较慢,最好能在其更新周期到来之前抢占这一市场。更何况青睐大屏的仅仅是中国人而已,要走国际化路线也得考虑其他国家的习惯。
手机屏幕尺寸究竟怎样合适?没人说得清。昔日乔布斯有3.5英寸的标准,不过后来被大屏手机打破了。各种尺寸都被尝试过,屏幕尺寸的需求是弥散式的,而不是集中的。这方面跟风未必明智。在一片红海的手机市场里,更需要精准定位差异化的需求,这才能得到差异化的机会。
本文作者:@姜洪智;转载自:iDoNews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