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屉式导航的衰退及大屏下的产品设计
东东导读:2011年,抽屉式设计的出现,受到了热捧,它使得寸土寸金的手机屏幕做到了突出核心功能,将其他的功能隐藏掉。但是在大屏手机为主流的现在,这种设计是否会继续适用呢?
2011年11月左右,FB发布了新的ios和android客户端,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导航模式的变化,推出了新的抽屉式的导航,同时强化了对Timeline的展示。
FB推出这种新的导航模式不久,Gmail的ios版本同样采用了这种导航模式,再之后path 2.0版本也采用了这种抽屉式导航并将其演变到极致。至此,这种抽屉式的导航模式迅速窜红与ios产品设计中。
我在2012年7月曾经对抽屉式导航做了总结,在「说说抽屉式导航」中我认为,大部分APP会使用抽屉式导航,核心原因是为了突出核心功能,将其他的功能隐藏掉。
现在来看,这个说法并不完全对。2011年到2012年,是中小屏幕移动设备占绝对主导的时代,中小屏幕,单手完全可以操作,不存在太多的操作盲区。同时,中心屏幕使得可以展示的内容有限,所以,抽屉式导航是最合适的做法。将导航收缩到一个入口,放在左上角最显眼的位置,用户操作也没有困难,其他核心的内容直接显示出来。
2012年之后,大屏幕成为移动设备的一个新趋势。一方面手机从一个单一的工具,逐渐演变成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用户在手机上处理的事务越多,使用的时间越长;另一方面,屏幕尺寸和内容消费效率及阅读舒适度极为相关。所以慢慢的,手持舒适度和携带便利在整个产品设计众多决策里面的重要排序便没有那么高。
所以,我们看到4寸屏、5寸屏越来越成为主流,尤其是iPhone6和iPhone6 plus的推出,大屏幕手机时代就这么不可阻挡的来了。有一篇老外的分析,点击这里查看。
手机屏幕越来越大,带来了哪些问题呢?
最简单直接的就是,内容显示变多了,但是,单手操作变难了。曾经有报告显示,49%的用户是单手操作手机的,现在,是改变单手操作的设计的时候了。
这张图,非常直观明了的告诉了我们,为什么抽屉式导航衰退了。因为,一个需要被经常操作的入口,现在,处在了操作盲区。
那么,伴随着抽屉式导航的衰退,在大屏幕时代,该如何去设计呢?这是每个产品设计师面临的一个新的思考。我有几点感受,可以分享出来
1、手势操作将会变的更加重要。
Android上有单独的back键,而iOS的返回一直依靠左上角的导航。大屏幕下,iOS的左上角点击返回将非常低效,在屏幕边缘右滑返回是最高效的模式。另外,针对信息流类产品,点击顶部迅速返回到最开始的信息的模式,也是一种高效的交互。阅读类产品可以考虑使用双击关闭这类的手势交互。
相应的,一个产品统一使用上滑、下滑来进行导航的产品将会更多。
2、底部Tab模式导航重新受追捧
实际上,底部Tab模式导航在iOS和Android上一直是「最安全」的一种导航模式,他不怎么出彩,但是绝对不会犯错。在大屏幕时代,底部Tab模式的导航更能适应,也更好设计。
3、浮动导航入口有可能出彩
在path的3.0版本,那个浮动在左下角的「+」号曾经一度流行。在大屏幕时代,这种浮动的入口很有可能出现优秀的设计。
4、将提交类操作按钮,放在弹出的键盘的顶部
这个模式,在Android中较为常见,但是同样存在不同屏幕的适配问题,需要仔细考虑。
5、语音交互,谨慎看好
语音交互,始终感觉没有一个好的使用场景。
本文作者:幻凤阁|kent.zhu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