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广告离生活还有距离
1月25日晚,微信朋友圈首批三个品牌广告亮相。由于用户群属性不同,每个用户仅能看到其中一个品牌广告,一时间,以朋友圈广告论“人生赢家”成为热门话题。热闹过后,审视这批朋友圈广告本身,创新不足以及形式略显生硬的问题明显存在,离微信提出的“广告,也可以是生活的一部分”还有距离。
微信一份内部文档透露,朋友圈广告投放参考的主要维度包括用户性别、地域、手机操作系统等传统维度,以及微信自身的关系链维度。不过从目前的投放效果看,广告“错配”的现象并不少;虽然微信强调广告文案须有创意,但首批文案仍缺少让人眼前一亮的元素;由于广告下方的评论“刷屏”严重,一些用户选择“我不感兴趣”按钮关闭了广告。
从首日朋友圈广告的投放情况看,这些广告与朋友圈广告自我定位仍有偏差的原因在于,广告主投放品牌广告主要不是为了达成短期成交量,而是为了增加曝光度、传播品牌形象。这些广告与它们在门户网站、平面媒体、微博上投放的广告并无不同,并没有与用户的生活和消费场景紧密结合起来。也就是说,一直谨慎商业化的微信选取品牌厂商进行信息流广告试水,然而品牌厂商“高大上”的宣传或者斥巨资制造的促销活动,与朋友圈记录和分享真实生活点滴的氛围有一定出入。在信息流广告群体投放精准度并不是太高时,这类广告有可能会对用户造成骚扰,一旦用户频频关闭朋友圈广告,对广告主而言投放效果也将大打折扣。
相比而言,可以与消费场景紧密结合、基于用户地理位置的本地生活服务信息(如电影、餐饮、出行的优惠券,洗车、洗衣的生活指南等),对用户的价值可能更直接。毕竟,要让广告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广告就得是有实用价值、让用户主动去参与的广告,而不应该是让用户被动接受的信息。但这类商家数量庞大、规模不一且服务标准和质量参差不齐,如何甄选商家以及如何对待用户的负面评价,将是一大挑战。这类商家多久可投放朋友圈广告?如何不影响微信社交生态?这些目前还不可知。
在信息流精准广告方面,美国的facebook已经做得炉火纯青,这方面的收入比重已占其总广告收入的六成以上。在“榜样的力量”之下,随着微信的数据挖掘能力越来越强,广告精准推送将不再是问题。不过届时,如何保护用户消费权益和个人隐私,又将是微信要面对的大问题。
文章来源:京华时报 文:廖丰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