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需求,何来产品形态
去年双十二,支付宝线下五折,着实火了一把,将大妈们的小宇宙引爆。
支付宝扫码支付成功之后,会提示关注商家服务号,看到这,脑海中瞬间闪现出微信公众号的模式,再联想到微博媒体版的私信推送,三家的公众平台外表竟然一样!延伸开来,就有了这篇文章,产品形态和用户需求的关系,没有需求,何来产品形态。
图示分别为,微信、微博、支付宝
先从这个案例开始
微信公众号,订阅号主要定位内容类服务,服务号为功能性服务。整个服务基于微信用户双向沟通聊天的平台,打开频次高。
微博私信推送,主要属于内容类服务,附带服务。基于微博的关注信息流平台,和产品主要功能重叠。
支付宝服务号,主要属于功能性服务,附带内容类推送。基于支付的应用场景,打开频次低。
这三种模式,形式都属于一对一的窗口式交互,窗口模式适合沉浸式操作,就像我们去银行一样,窗口式才能保证一次服务的质量,如果柜员走动着去休息区扫描式服务,效果就会差很多。扫描式服务是我们常说的刷信息流模式,适合高效率的获取大量信息,在移动时代被广泛应用。
大家还记得看报纸和在PC上浏览门户的时代,看文章,都是先扫一眼大版面标题,看到感兴趣的文章,再深入细读,这是扫和窗口模式的结合,只是到了手机时代,屏幕尺寸限制,扫变成了刷。
那这三种产品的共同形态,有没有符合用户的需求呢?
微信服务号:没有问题,服务和窗口概念十分吻合。
微信订阅号:刚推出来的时候,没有问题,关注的公众号和文章都不多,每天抽几篇读一读是ok的。随着关注公众号的增多,以及越来越多的水文,筛选感兴趣的文章成了一种负担。朋友圈刷信息流模式,信息获取效率优于订阅号。
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上分享订阅号阅读量数据,提到20%用户去订阅号里挑选内容,80%去朋友圈阅读这些内容。我认为这不仅仅因为朋友圈关系更紧密,还由于订阅号获取大量信息的效率太低。有了大量信息,用户就会有筛选的需求,有筛选的需求,就会有扫和刷的需求,这点订阅号的形态没有满足。
微博的私信推送:怎么看都和之前功能重叠,关注已然是一种消息推送,形成了信息流,私信推送又是一种消息推送,而且是打散的信息块,相当于用两种方式来解决用户的一个问题。
支付宝的服务窗:在支付的大背景下,窗口模式太符合业务场景了,产品形态和用户需求很吻合。只是支付场景出现的频次太低,app的打开频率受到影响。支付的高频操作,比如付款、水电煤、机票、电影等也不需要打开服务窗,除非商家有活动,在微信的高频操作竞争下,支付宝服务窗使用理由不足。
总的来说,微信的订阅号各公众号独立窗口模式,已不适应大信息量的获取和筛选,微博的私信推送模式和之前关注信息推送功能重叠,支付宝服务窗很符合支付场景,但使用频率无法和微信相比。
说了那么多,只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用户需求、产品形态、产品定位要统一,用户需求决定产品定位,产品定位决定产品形态,产品形态用最优的方式解决用户的问题
用户需求在获取有效信息,产品就定位成让用户获取到有效信息,产品形态就成了关注和信息推送的信息流。典型的如微博、instagram、雪球、nice、lofter等
用户需求在沟通,产品就定位解决沟通问题,怎样沟通爽怎么来。比如微信。
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产品定位成工具,产品形态就要让用户尽快的打开工具,解决问题。比如支付宝、百度地图、打车软件、美图秀秀
用户需求在约炮,产品就定位成让你们最快速最爽的约成功,产品形态上,如陌陌第一屏就是附近的人
说白了就是,产品形态用最高效的方式满足用户的需求,没有需求的产品,形态做的再好也没用。
反过来看,一旦产品的形态和定位固化,产品在用户心目中的形象也会固化,每个产品都被标签化,比如微信是朋友聊天的、微博是看新闻的、陌陌是约炮的、支付宝是付钱的、淘宝是买东西的。当产品试图更改自己的定位,或者增加功能,解决用户其余需求时,往往要花费很大成本。
本文为作者 @Youben(微信公众号:shiyouben_p) 投稿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并附带本文链接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