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研究如何做才能为产品设计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多少都会涉及到用户研究。但是产品的每个阶段他所进行的用户研究目的都不相同,那么在产品的不断迭代过程中,用户研究如何做才能为产品设计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呢?
用户调研的正确思路@谌斌引自李明远
在做产品和决策以前都会安排调研,不论是模仿还是原创,这很正常。但不少是带着潜在的预期假设去调研,这就麻烦了:如果你已知结果、去选择缔造该结果的调研对象去研究分析,然后通过解读一些已经成为事实的局部现象,那你的调研结果一定就是你已经知道的、之前想要的,几乎不会有例外。很多人是带着自己知道的结果去证明自己想的应该是对的,这不是调研,调研是对已知事实部分有未知结果和发展的(是帮助形成思路、启发而不是具体决定的),是用于防止决策错误和片面思维,而不是单纯以此形成决策的
出发点预设以及目的不正确的调研,很容易得出类似规律的说法,来巩固自己早先“臆断的其他层次的事实因果逻辑”,所谓经验主义的部分表现——以即成结果去反过来证明这类因果的充分和长期合理
针对单一的已知结果和过程进行分析和论述,没有证据链,用单一、聚焦也难免特殊孤立的结果例证去反证当时原因的足够充分,是比较无用的。很多公司做产品和决策也很容易如此。
须知,复盘别人的教训比复盘别人的成功更有价值,复盘以后,你应该意识到简单复制别人的成功是不可行的(模仿是可行,只是高度就不一定了)。
做产品,既要通过“证明”来获取信息、启发和摸索检验方法,更要勇于“证伪”去推翻过去的自己和已有的业绩、来达到让自己“甘于”不断学习、低调清醒,才能维持进步和真的战斗在产品一线。
理解用户研究做什么,才能发挥作用@王阅微
个人认为用户研究应该包含三部分:挖掘,整合,洞察。挖掘的重点是找到真实的数据和回答;整合是将零散的信息变成可以理解的内容;洞察是在整合的基础上提出有意义的推断和建议。
一些用户研究只做到“挖掘”这一步。“整合”做得不好,团队就很难理解信息;没有“洞察”,就失去了挖掘深层需求和问题的机会。
所以作为和用户研究合作的团队,不能只是想从数据获得肯定,也不要以为用户研究可以给出明确的方案解答。
将用户研究看做一次从用户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和发现机会的过程,才能让用户研究真正的对产品设计有帮助。
用户研究重要的作用在于产品宏观问题@吴桐
用户研究对于产品的需求获取和产品设计有着很重要的帮助。但是实际情况是,在这两个方面这个帮助可能真的没有那么到达“起决定性作用”的底部。
首先用研成本非常高,这个成本包括3个部分:
1.时间成本:产品设计中的问题提出,到问题的解决如果需要经过用研,那时间就会拖得非常长,所以通常都是决策已经做出,用研才开始做,最后起到验证和参考的作用,就像上面所说“有了底气”。
2.人力成本:在国内的互联网公司,真正有着专业并且受到重视用研团队的不会超过5家,很多公司的用研部门实际已经很少参与到产品的一线工作中去,需要用研的使用,相关的工作也会由产品人员直接完成,但事实是他们很少有时间来细致充分的去做这件事情。
3.用研的结论不一定准确:不光是人的能力的限制,时间的限制还有手段的限制
所以用研对于产品的时效性要求高的决策往往很无力,用研真正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于产品宏观问题的回答。最有价值用研应该是贯穿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开发阶段,评估优化阶段,场景扩充人权推广阶段,衰退期),这些工作虽然看起来不是“实质性”的,但是确实最有价值的。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粥粥整理自知乎问答,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留本文链接。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