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的艺术:关于互联网的另一种进化论
编者按:本文主要参考了知名科技创业者兼投资人Chris Dixon的一篇博文,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这里阅读原文。Chris Dixon现任Andreessen Horowitz的资深合伙人,投资过Coinbase、Oculus、kickstarter等项目。
互联网的演化历程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在这篇文章里我们想要化繁为简,粗略的将这一演化历程分为两个不同的纪元,这两个纪元之间的差异代表了互联网进化过程中最容易理解的显性变化,也代表了互联网背后的“推拿”艺术。不废话了,进入正文:
把互联网看成是一个人人都可以接触得到的大箱子,用户对这个大箱子做出的动作主要分两种:推和拿。
先说拿。
拿,是用户基于自身需求主动向互联网寻求信息的过程,通常是某个问题的答案,比如北京哪里的烤鸭店最正宗,明天的天气情况,附近哪里有旅馆等等。用 户从互联网这个大箱子里拿自己需要的东西,或者把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拉出来。这一方面的杀手级应用是搜索引擎,其中最大的人生赢家是Google。
搜索在 2000 年左右的全盛时期都是以指数级别在增长,这得益于“拿”这种动作在供求关系里产生的良性循环:用户拿的越多,会刺激互联网产生并供应更多的内容来满足搜索 需求,同时内容的增多又会促进存储的需求。这里面真正发展起来的内容供应商通常是一些数据服务网站,比如维基百科、Yelp和TripAdvisor。
再来说推。
推,是用户另一种比较被动的使用互联网的方式。这方面的杀手级应用是各种社交平台,比如Facebook。在这里,内容是自己主动奔向用户的——通过用户的一次喜欢、分享或者转发,内容被推送到其他用户面前。通常被推的信息内容是那些有趣的、好玩的、感人的题材,呈现形式往往是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比如文章、视频、图片、gif 图等等。
推和拿这两个动作的背后,代表着互联网发展的两个不同纪元。目前,社交网络和媒体公众号正在经历一个类似十年前的搜索和信息之间的良性循环,但二者又有一些不同的地方:
1、PC vs 移动:
“推”代表的第二纪元,和第一纪元最大的不同在于,第二纪元里由于移动的发展新增了另一个维度,复杂度也大大增加了。用户正在逐渐从 PC 端转移到移动端,导致的结果包括原生应用相比于传统网站的崛起,以及覆盖范围更广的拥有更多触角的移动互联网。
2、累积 vs 流动:
媒体相比于信息内容,保质期要短的多。第一纪元里的内容发布者,靠的是长期积累得来的内容大仓库。而现在这一时期更看重的是把人、科技、金融和其他资产结合起来的机器,可以源源不断的产生流动的内容。
3、捆绑 vs 非捆绑消费:
在第一纪元里,盈利模式通常是在网站内容旁边挂上广告。而在新纪元里,内容更多是以原子块的形式在社交网络里流动,然后在移动端被用户消费。这时效果最好的广告是那些本身非常有趣的、好玩的、引人注目的原生广告,他们不再依赖于传统的捆绑消费。
“推”代表的第二纪元应该会有一些新的发展机会,可能未来就会产生几家非常成功的大公司。至于“拿”代表的第一纪元,现有的巨头会继续强化那条运作顺畅的良性循环链条,面对新的发展趋势,他们更多的选择是借势而为,而不是抵挡和抗击。
而在推拿之外,互联网下一步的进化方向又会是什么?
原文来自:36KR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