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告诉你的职业选择
职业生涯里面,选择专深还是跨界,这是一个问题。
在我的职业生涯里,最重要的决定之一是我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做出的。
我从设计学院毕业的时候,我非常确信我的一生想干什么。我当时痴迷于工业设计,想象着把我的余生都用来培养技能和创造有持续影响的产品。我希望能赶上我的偶像们,那些鼎鼎有名的设计师,像是Dieter Rams, Ettore Sottsass 和 Philippe Starck。他们的设计作品从永不过时的家居贯穿到壮观的建筑遗址。
我当时确实待在了设计领域的职业轨道上,但是这条路后来的走向是我之前没有预料到的。我没有深潜到工业设计这一个专业,而是偶然地发现了跨专业工作的乐趣。得益于我的导师,IDEO的联合创始人 Bill Moggridge,我很快在我的技能库里加上了很多和其他和设计有关的能力:设计战略,用户研究,交互设计,服务设计,然后最终,当我接棒成为IDEO的CEO的时候,加入的能力是商业设计。
我对我自己探索新的学科和跨界的能力越自信,我对解决复杂的问题就越着迷。比如说设计医疗系统或者教育体系。事实上,我相信这些问题是一些今天最迫切需要应对的创意的和商业上的挑战。我很开心我走入更宽广的领域。
但是我的意思不是要说选择跨界的职业生涯要比专精在一个领域要好。我有很多选择了了另一条路的同事,他们取得了世上惊人的影响。比如说Apple公司的Jony Ive和日本的工业设计师Naoto Fukasawa.
我想说的是:尽管我不在当初计划中职业生涯也是一片晴朗,但是选择跨界还是专深应该是有意识的选择,而不是无意的。如果职业路径是追随你自己的激情与承诺,那么不管哪一种选择都会给你巨大的嘉奖,当然每种路径都需要不同的技能和方法来获得成功。
选择专深,需要难以置信的专注、对一个目标终身的承诺,对获得成功保持耐心的意愿和追随一条其他人可能不理解不重视的职业路径。无论是一个科学家,设计师,厨师,还是软件工程师,承诺于一个学科并尽你所能把它向前推进,能让你有潜力在这个星球上留下自己的印记。
另一方面,选择跨界,其实是在你已知的领域和你有兴趣去发现的领域之间建立联系。它需要系统性的思维,来让整体比局部的总和取得更大的成就。它意味着要让技能发展和学习目的相互协调。它需要能洞察拆解学科边界之后创造性的可能,也要求能看到重新定义这个世界、你所在的组织和你所面对的问题的新思路。不过这也很可能意味着你跟你父母说你是干什么的时候,会有很多困难。
不过说真的,跨界的职业路径给我们揭示,通过科学,艺术,商业或者非营利的方法,当然还有它们的组合,我们能应对很多目标明确的挑战。
在你的职业生涯里,你在专深和跨界中做了什么选择呢?
来源:经理人分享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