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淘宝之力扫社会之假?那是开玩笑
上周的四天时间内,淘宝接连发布了四份联合不同结构进行打假的年度报告,《2014淘宝联动警方打假报告》、《2014年淘宝联动知识产权局打假报告》、《2014淘宝配合新闻出版部门打假报告》、《2014淘宝商品质量检测打假报告》。一系列的动作,让业界眼花缭乱,原来淘宝做了这么多。
假货的泛滥,由来已久,在淘宝尚未诞生之时,我们就可在各级市场买到各种假货,甚至还有为假货而生的专业市场。
而今,假货也成了淘宝一直是绕不开的话题。这些年来,淘宝不断加大打击假货的力度,从去年开始,阿里与公安、质监、版署、知识产权局等政府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共同宣布成立“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小组”,并由阿里集团CEO陆兆禧亲自挂帅担任组长。淘宝对于假货问题可谓是绝不手软。
即便是连出四份年度打假报告,还有历年来打假力度持续强化的背景下,仍有一些声音觉得淘宝做的不够,这正也折射出一个(当然不乏利益人士刻意推动)无奈的认知误区:打假到底应该以谁为主导?到底谁应该对当下的假货现状负责?什么时候铲除全国假货成了一个公司的天然职责和当然期待?
毫无疑问,在网购日益成熟的背景下,假货对于淘宝品牌发展是不利的,甚至会连带影响整个阿里集团,淘宝比外界更为清楚这一点,所以淘宝打假的力度只会越来越狠。然而,解决假货问题并不是一蹴而就那么简单。挑战来自何方?恰恰来自线下!造假源头不除,何以要求线上清朗?
我们无法对充斥在生活中的假货现状视而不见:街头巷尾的服装店,各地的批发市场,城镇乡村的各种小店……比比皆是,几十年络绎不绝。即是如此,为何我们会如此执著的盯着淘宝不放,淘宝自己制造假货么?它甚至都不卖货,线上有假货不错,但难道它们不是来自于线下吗?我们既然对生活当中的各色假货习以为常,不予追责,为何又咬牙切齿恨不得要求淘宝把线下的各种造假窝点都去铲除,展现给公众一个毫无瑕疵的线上世界呢?
事实上,作为一个开放的交易平台,700万卖家,上亿的SKU,淘宝的无奈在于,压根就没有合理的模型可以完全杜绝假货浮现,哪怕它再任性也做不到。它可以下架商品,可以清退封店,可以再不允许这个店铺关联的身份证重新开店,但它无力做到造假者重新开店,无力制止线下造假行为,也无力去抓人并制裁,只能将信息及时反馈给线下职能部门。所以,只有深挖线下的根,才有望从根源上解决“制假”问题。
但是,反过来看,若有人在淘宝售假,淘宝可以以此为依据为有关部门提供破案线索。今年,淘宝在帮助有关部门破获的多宗制假、售假案件正是根据买卖交易数据中留下的假货痕迹为警方提供线索才得以破案。
从零售产业链的角度来看,中国具有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但却缺乏品牌能力,然而,国内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品牌,这让太多的人看到其中的利益而选择铤而走险。找中小工厂代工,然后拿回来贴上品牌商标就可以以低于正品的价格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说到底,假货是一个社会问题,绝对不应该成为淘宝一家公司的责任并横受指责。只是淘宝在C2C市场的绝对地位,所以必定会被假货制造者盯上。售假、制假的利润高且违法成本低,是一些人愿意选择铤而走险的主要原因。假货问题,不光网上有,线下也更为普遍,而且一些地区的打击力度更为薄弱。
对于我们而言,要求淘宝持续打假没错,要求淘宝持续保护知识产权也没错。但我们更应该关切的,是线下执法部门第一是否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打假利器;第二,是在淘宝大数据的打假信息即时输出后,职能部门能否积极响应并迅速付诸行动的——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线上线下统一联动的打假体系,假货也才有望被真正管控。
当然,一切执法行为都需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而法律往往滞后于市场,在中国经济转型之后,针对假货问题的法律法规已经到了进一步完善的时候了。法律若缺位,各方面的打假努力成果将会大打折扣。
#专栏作家#
王利阳,微信公众号:科技不吐不快(tucaokeji),做过电商,搞过营销、擅于分析、喜欢研究、创业途中,社区服务O2O领域专业人士,关注电商O2O、SNS、移动互联网、电视视频、智能硬件、移动医疗等科技领域。
转载请保留上述作者信息并附带本文链接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