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共厕所到交互式——论用户的潜在心理与选择
前言
有一次在等厕所时,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人们通常在选择独立间的时候会短暂停顿一下。但如果去询问当事人选择的时候的停顿是在思考什么,当事人往往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鉴于求知的欲望,我们实验室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实验前期准备
我们挑选了十个相似布局的公共厕所,每个厕所观察50个人左右的选择。如下图所示,红色代表的是门,蓝色代表是可用的独立卫生间。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本篇文章将尽量不使用专业词语。
实验阶段
在保证被试者与主试者都不知道结果的情况下进行实验,被试者基本上不知道自己在参与实验,而主试者也不知道被试者的选择也不会干预选择。
我们在每一个选择的实验地点派遣了一个工作人员作为观察者,每个观察者会记录50人的选择数据。注意哦,每个被试者在选择的时候所有的独立间都是可选择的。
对于一些选择特别异常的被试者我们的工作人员会上前进行访问。由于测试数据较多我们在本文中省略。
实验发现
我们在实验结果中发现了如下规律:
①通常人们会忽略与门同侧的第一间。
②人们在无意间会去选择中偏后的独立间。
③在急的时候会选择中偏前的独立间。
④在只有三间的时候人们喜欢中间那间。
⑤当超过5间的时候就会选择中偏后那间。
实验结果
为什么会有这种奇特的结果?这就是由于用户的潜在心理的影响。在正常情况下受到潜在心理的影响人们会往往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边,当条件发生了变化时就会迫于变化而妥协,选择更适用于当前条件的一边。
大家都知道选择是由一件以上的事物构成的,比如你总共只有300元,那么你可以买300的包包,也可以买200的包包;因为你身上的钱满足条件,当不满足条件时,就无法构成选择的行为。比如你身上的钱仍然是300元,但你最喜欢的那个包包要30000元,所以你不得不做出适当选择,选择可以满足条件的事物。
这个过程,我称其为 条件下的适当选择。
通过条件下的适当选择,我们可以知道,选择的条件是会影响选择的,选择过程对于选择的主体来说具有相对的自由性,可在条件下的范围内选择。所以当条件改变时,选择结果也有可能发生变化。
同理,如果被选择事物不满足选择条件的话,便不再可选择,如果被选择事物如果低于两项,则不再是选择,选择主体丧失自由性,只能做出必然抉择。
用户使用一个事物满足需求时通常都包含以下条件:
①需求
②动机
③现实
④潜在
潜在心理作为最重要的四大条件之一,拥有极大的影响力。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除了考虑需求、动机和场景,也需要去思考用户的一些潜在心理。
什么是潜在心理?
使用一件物品、一个软件都是要有需求和动机的。有时候用户可能并不完全了解自己的所需,这些“被隐藏”的需求就被称之为潜在心理,也可以将它称之为潜在需求。
如何思考
设计师该如何思考和推论用户的潜在心理呢?通过条件下的适当选择,我们也可以发现用户的潜在心理也是会受到条件的影响,所以我们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动机、现实来评估用户的潜在心理。我们实验室在这个方面也有个研究项目,叫层次化认知。我们在将来会逐渐发表这个研究项目的有关论文。
小技巧
作为一个好人,告诉你们一个小技巧哦!如何快速的选择较为干净的卫生间?在人流量不大并且独立间等于五间或者大于五间的时候倒数的第一和第二间都是较为干净的哦。
本文为BESD设计实验室投稿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并附带本文链接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