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 后表妹告诉我的 5 个移动社交真相
[核心提示] 不用微信,用手 Q,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与时代孤独感并存,2000 年出生的表妹 D 君告诉了我 00 后的移动社交真相。
表妹D君,2000年打一出生,我基本上是看着一点点长大的。现在一晃眼,已经是大丫头一个,上初中了,正直年少青春的黄金时代。
家里经济环境不错,衣食无忧,不像我小时候,割稻子插秧就不说了,上山砍柴估计就没几个 85 后干过了。虽然有人说我那哪里算干活,顶多就一打酱油的,但是不管怎么样,算是体验过农村最底层劳动群众生活过来的。到了初中,2000 年上了初中之后,才知道说有个地方叫「网吧」,那里有电脑,有网,可以小伙伴几个一起玩电脑游戏,2 元一个小时,那个时候,每次到网吧,那个乐得,合不拢嘴。
30% 的初中生都有手机,但大部分都是属于低端机
我:我说你装个微信吧,这样我可以把一些好玩的 app 或内容分享给你。
D君:那好吧,我手机内存很小,装不了几个 app,好几次都想把 QQ 卸了,那太占我内存了。
我:你整理整理。
D君:行,我把 360 卸了吧”(真心不是故意黑 360,我那表妹真是把 360 卸了,要怪只能怪内存太小)。
因此,看得出来,大部分家长给小孩配备的手机属于比较低端,一方面是因为家长本身的换机遗留,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安全以及不太想自己小孩过多花时间在手机上。有的小孩拿的甚至还是功能手机,起到一个基本的通讯保障。
从我表妹的介绍中,我大概可以推算出目前初中生 30% 会配有智能手机,由于学校对这管控的比较严(她说学校连个充电的地方都没有),基本上他们玩手机的时间会在课余 10 分钟或者午休、放学时候。
不用微信,用手 Q
我:你为什么不用微信啊?
D君:微信都没有什么粉丝的(注意,她使用的是“粉丝”词语)
我:是因为你身边的朋友都不用吗?
D君:我身边的人都用 QQ,包括我,朋友也不是很多,聊也就是几个玩得特别好的朋友,然后会在耽美(日本男同文学类型)群里聊天。
D 君之所以不用微信,我推测很大程度原因在于微信对社交的封闭性,尤其是对群组和兴趣社交基本没有任何增强作用。作为 00 后的那群用户而言,此时正值青春、热情、奔放的年纪,他们需要一个对外能够扩散的社交环境,而不是一个封闭的社交圈子。因此手 Q 的开放性、手 Q 的群组及 Q 群很好的能够帮助他们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和圈子,从而实现社交关系的沉淀。
当然腾讯微信内部同事也专门对此有过调研,也有如下的原因:
第一,微信注册成本高,需要手机号验证;
第二,微信只有手机版本,不易管理和扩散自己的圈子;
第三,QQ有皮肤、会员、QQ秀、图标等个性化的功能和增值服务,凸显个性化身份。
兴趣社区和垂直媒体是他们主流消费需求
我:那还有什么其他的社交产品吗?
D 君:还有就是百度贴吧,会在上面看其他人发的帖子,然后看到感兴趣的会留言,然后也可能加 QQ,转到 QQ 上来聊。
我:那除了手 Q、贴吧还玩什么?
D 君:新浪微盘和布卡漫画,我会在上面看一些小说和动漫。
社交和媒体,依旧是 00 后移动互联网中的两大最重要的行为和选择,除了手 Q 这样的 IM 之外,百度贴吧、QQ 部落等兴趣图谱的 SNS 也给他们提供了另一种社交方式的选择。当然除了大的兴趣平台之外,我们也看到进来兴起的垂直兴趣社区,比如 Nice、JuJu。
另外就是对于垂直内容的消费需求,比如动漫、小说等,能够提供这一类的内容的应用或网站,比如布卡、AB 站、节操精选等也将受到 00 后的青睐。
移动支付能力较弱,且对安全有担忧
我:最近手机咋停机了?
D 君:不知道为什么,老扣我手机话费,上次充了点钱,一下子就没了
由于00后目前仍处于小学或者初中的阶段,缺乏足够的现代金融支付工具,如银行卡、信用卡、身份证等,因此网购时,一般是找家人或者有能力支付的朋友代付。但是少数的诸如 QQ 会员等可以用移动运营商话费支付的低额度服务,则可以自己支付。
另外,虚拟类的商品占据 00 后消费主流,实物类一般都有成年人代为购买,女孩子侧重在装扮、阅读等领域,而男孩子则侧重在游戏。
爱觉不累
申银万国的《从非主流到 AB 站》报告里讲,“00 后的代表性互联网产品尚不存在,他们多玩摩尔庄园长大并拥有一个高等级百度贴吧账号,如 00 后早恋吧”;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与时代孤独感并存,他们追求能触摸到的真实生活并保持真实自我:好爱,感觉不会再累了。
D 君喜欢耽美文学,典型的移动互联网使用场景就是:
在布卡动漫或新浪微盘上看耽美文学,在百度贴吧浏览并和感兴趣的帖子评论两句,对遇到感兴趣的人,互相交换 QQ,在手 Q 上交流,同时在手 Q 上也保持几个同为耽美爱好者的 QQ 群。在线下的生活中,往往会带着自己的兴趣爱好,映射在与身边的人交往中,比如会八卦谁看上去更像耽美文学的角色。
当然,随着年龄的不断长大,待到初三或者高中时期,移动互联网的接入成本降低,在移动互联网的选择和自由空间增大,会从个人的 app,如手 Q、百度贴吧,扩展延伸到更加个性化的 app 中去,如陌陌、Instagram,美图秀秀等。
借用《认知盈余》里面的观点,行为的变化取决于机会而非动机。多年来人类少有动机上的变化,但是机会总是随着社会环境或多或少发生着变化。因此,适用于00后的产品,一定不是长成今天这个模样的微信,陌陌,贴吧,新兴的移动社交方式,Snapchat、Taptalk、Wire、Same 等,正在不断的冲击我们的习惯。
作者:samy
个人微信公号:我这一辈子(ID:wo_zheyibeizi)
来源:极客公园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