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航:应用商店也应该有“双11”
曾航:应用商店也应该有“双11”
我最近调研了不少手机小白用户,发现一些很有趣的现象。
中国的智能手机已经普及超过 5 年了,到现在,许多用户对智能手机的使用程度还是停留在打电话发短信、发发微信、听听音乐、拍拍照的阶段。
前几天我看到一位年轻的女性,她用着 7000 多块钱的 iPhone6 Plus,但是手机里面装的应用一屏都不到,她一个月几乎一次应用商店都不上,手机几乎只用微信一个软件,这真是把 iPhone 当诺基亚用的节奏啊,但是这样的朋友,满街都是。
我的父母也是如此。一年多以前,我给父亲买了最新的 iPad,并且给他装了几十个应用程序。等到过年回家的时候,我拿过 iPad 一看,一个 App 没有多一个也没有少——显而易见他在几个月的时间里面连一次应用商店都没有上过。
许多小白用户的习惯是,在买手机的时候,请卖手机的老板或者手机达人一次给他装满常用的应用,此后可能几个月,他就会一次应用商店都不需要上了。
我们来看看相关的数据,国内几大著名的安卓应用商店,每天的人均使用时长现在仅为 1.45 分钟,而手机淘宝的日人均使用时长将近 20 分钟。
应用商店本质上就是手机软件的淘宝,同样是商店属性,为什么用户黏性和淘宝差那么多呢?
早年,淘宝的普及率远远没有今天这么高,比起在应用商店中下载手机应用,在淘宝中买个东西要复杂的多,你首先得注册一个账号,还要一个支付宝,绑定银行卡,填收货地址,挑选商品、下单,有时候还要处理复杂的退换货,或者因为买到假货和商家扯皮。而在应用商店中下载应用,手机点一下就下载好了。
但是淘宝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淘宝,阿里的用户教育能力,或者造势能力是至关重要的,阿里对于中国的电商可以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双 11 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
最早,我也是一个月都不上一次淘宝(就像今天上手机应用商店一样),头几次双 11,对于我来说也没有什么感觉。
直到有一年的 11 月,突然身边所有人都在谈论双 11,路过地铁站到处都是双 11 的广告,朋友圈里面到处是双 11 的段子,朋友见面第一件事情是问双 11 准备买什么,老板给全公司发邮件说双 11 放假半天方便大家购物,就连几乎从来不在网上购物的老爸也给我打来电话问双 11 怎么买便宜……
等到双 11 那一天,你还能忍住不上淘宝天猫去看看吗?只要你来了,你就跑不掉了,你一进到那种狂热的节日氛围中,各种平时都不想买的东西突然一下子都冒了出来,于是我的桌上开始堆满了快递,我的信用卡账单开始变得很长……这个时候又突然发现,这些东西其实都是可买可不买的,有了一种想剁手的感觉。
时至今日,中国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进入到了非常丰富的阶段。你一年不买一件衣服,我相信依旧可以体面光鲜;一年不玩一个新的游戏,也不会怎么样;一年不去看一场电影,生活照样过……
但是马云的伟大之处就在这里,他可以创造需求,生造一个全民节日出来。创造需求是干嘛?就是放大人的欲望,把潜在的欲望激发出来,最好的方式就是群体性节日。
我们移动互联网行业,没有这样的造势能力,没有双 11 这样全民级的造势活动,没有完成把小白用户转变成老用户的过程。
所以应用商店的分发量裹足不前,手机应用厂商天天抱怨得不到足够的新增用户,手机游戏公司的渠道商务每天想办法去和渠道搞关系要量也无济于事。
手机应用行业缺一个双 11,苹果 App Store 1 元钱打折这样的活动,太少太少。
原文作者:guest; 转载自:36氪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