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社交产品的 4 个共性
小编导语: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 App 就是一个社区,本文讲述了成功的社交产品往往满足的 4 个特性。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社区趋向于自由化、垂直化、去中心化,一个 App 就是一个社区。
以前用户习惯于在 Web 端访问淘宝购物,对商品的选择更多依赖于评价体系、类目、搜索,如今更多的人选择先相信社区里熟人的建议,举例如美丽说、蘑菇街、豆瓣东西、微博、Pinterest,比起自己去购物平台直接购买商品,他们还是更信赖社交关系,因为社交关系带给人们安全感。
这里讲的社交产品涵盖国内外的产品,主要以移动端为主。要说明的是,一个优秀的社交产品不等同于成功的产品,毕竟赚到钱了才算真正完成产品的使命。它们可能在某些方面有亮点,值得写出来深入研究。
1)工具属性
代表产品:Instagram、美拍、nice
一个 App 两三个月用户数突破百万、融资千万,过段时间就销声匿迹了,泡沫是有但别总吹它,不然后果很严重,移动互联网依然是内容为王,工具横行的时代。上面三个产品都契合了女性用户的需求,即把图片、视频二次加工变成大片,呈现更美的画面。操作流程上力求极简,拍照-滤镜-发布-分享瞬间完成,通过社交网络的分享激发更多互动。
2)关系链
代表产品:twitter、微博
Twitter 创造了 follow 机制,微博将粉丝文化引入中国,然而小米却把粉丝文化发扬光大… 用户关注后形成了社交关系,互相关注强化了社交关系。另一个角度,不论是 twitter 还是微博,它们共同特点是加速了信息的流转,聚焦于内容,从而聚集兴趣用户。「@」连接了用户和用户,让内容成为一种载体;「#」则生成了话题,通过聚焦话题,让更多的兴趣用户增加互动性,创造用户活跃的话题点。「@」和「#」让非关注用户间形成联系促进用户活跃。
3)公共区域
代表产品:Pinterest 、知乎
好的社交产品一定存在公共区域,这个区域相当于一个传播中枢。Pin 的图钉板和知乎的收藏夹都是把单一的信息单元组合成合辑,不同用户将内容打包,周而复始的更新内容。合辑被同好用户关注,这些用户讨论、分享合辑,促进内容曝光。持续的提醒机制,让用户养成消费习惯。公共区域在每个产品的展现形态不一,但目的相同,形成产品内的订阅。另外,通过标签了解用户画像,用大数据挖掘用户的使用行为,可以更好地推荐内容。
4)LBS
代表产品:微信、陌陌
LBS 让距离和空间融入社交活动中,据相关数据显示距离越近,用户深层次交往的可能性就越大,安全感越强,这最后增加了可能性。说的不是约炮……
总之,好的社交产品或是内容类产品,必然逃不过内容流转的规律,也要符合内容消费的生命周期即内容生产-内容发现(查找)-内容消费-内容管理-内容分享。
作者:刘初三 来源:极客公园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