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一个用户模型?
Persona:(Persona是用户模型的的简称)是虚构出的一个用户用来代表一个用户群。一个persona可以比任何一个真实的个体都更有代表性。一个代表典型用户的persona的资料有性别、年纪、收入、地域、情感、所有浏览过的URL、以及这些URL包含的内容、关键词等等。一个产品通常会设计3~6个用户模型代表所有的用户群体。那么一般构建用户模型的方法又有那些呢?
基于我以往的经验给出一些基本的解决方案:
1、你需要梳理产品及运营的需求,明白你做这个用户模型的目的是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例:你需要了解你产品的新用户对产品的总体使用情况,解决产品设计及运营中对新用户引导的问题。
2、你需要确定你要对哪个业务线/产品/功能/建立用户模型,不同种类的产品用户模型的因子是不一样的。
例:你的产品是一个手机社交产品,类似与微信好友圈功能
3、梳理的你的业务线、产品、功能,提取构成用户模型的数据因子。通常来说数据因子包涵用户性别、年龄、地域、行为、兴趣等。另外还包括产品相关的数据,如首次登陆、使用时长、UGC、PV等产品使用数据。
例子:基于产品形态,你需要提取新用户首次登陆时间、首次UGC、UGC数量、用户年龄、地域、好友数等因子
4、另外你需要对数据敏感,因为你定义好的用户模型因子是一张数据表的形式,你要从中将数据之间的关系抽丝剥茧的找出来。
例:用户首次登录时间及首次UGC之间有没有关联?用户好友数与用户UGC数的关系?用户年龄、地域、行为的UGC分布情况
5、基于数据表开始搭建用户模型
例:通过梳理以上数据,尝试搭建新用户模型,如新用户年龄分布在20-25岁,好友数大于10个以上的用户首次登陆后产生UGC。如用户地域这个因子对新用户的影响较小,后续产品及运营可以不做重点引导。再如好友数大于20个,用户UGC量增长缓慢但产品使用时长增加等。
以上是建立用户模型的简单例子,仅供参考,重点是控制用户模型因子的颗粒度,实际产品运营中,我们需要的是大量的灵活小巧的用户模型
本文来源:知乎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