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霁虹:为什么我说“去中心化”是错的
阿拓带你飞:“去中心化”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他认为“随着主体对客体的相互作用的深入和认知机能的不断平衡、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个体能从自我中心状态中解除出来。去中心化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化关系形态和内容产生形态,是相对于“中心化”而言的新型网络内容生产过程。最近吴霁虹教授提出“去中心化”是错误的,并对其进行本质上的分析!姑且勿论,一看便知。
注:吴霁虹,原伯克利加州大学中美战略研究中心创始人、首届主任、北京大学访问教授,强基因部落酋长。
在伯克利哈斯商学院教书的岁月,KK办的《连线》是我们MOT(高科技管理)教师和研究生人群爱看的杂志之一。但在美国,读者没有像在中国一样,将KK奉为互联网神一样的人物。可能是两个国家的创新程度不一样吧。例如,在《失控》94年出来后,美国很多学者和企业(IBM、SAP等)就开始延着他洞察到的未来大趋势深入实践了,例如去中心化,社区创新、生态系统等等。
而在这里,时隔近20年后,KK才随着只有中国才有的“互联网思维”浪潮热起来。在我看来,KK是一个超级观察家,他能洞察到人间很多刚刚发光的、或者还未发光的现象。例如,在《失控》这本书里,比大多数人先看到了新生物文明、去中心化、群聚网络、身体机器、生态系统、人工进化、开放宇宙等等。当然,KK每一次的观察和发现都有点让人意犹未尽。因为,他看到后就拼命往前赶,就差那么一点点,却嘎然而止,不告诉你本质。害得那些有跟风习惯的粉丝们,逮住一个半截的棍棒当枪使。
例如,这一年,互联网上在疯传:“互联网思维是去中心化”。但是,我要告诉你,这是一个美丽的错误!说它美丽,是因为屌丝们终于可以出口气了,不知从那一辈子积下来的被压迫、被限制、被禁闭的那股强烈的委屈感,突然找到一个可以爆破的尖口,爽!
说它错误,是因为那些不熟悉新世界规则的人们,屌丝也好、窗口焦虑者也罢,殊不知“中心化”从来就是宇宙运转的一个铁律。去中心化的本质是重建中心化,这是我正在写的新书中要讨论的。
今天我只说说有三种人高喊“去中心化”。
第一类是自认为很牛实际没真正搞懂去中心化内涵的人。
他们为什么要喊,主要因为对互联网公平自由平等有着美好的向往情怀,就好比对美国人权自由有着无限向往一样,本质是一种无力的呐喊。
因为现实告诉你们,别傻了,历史从来没有真正的平等自由,只有相对权利博弈。但凡真正有能力的人,一定想在互联网时代构建新世界,构建新中心话语权,这也验证了为何自媒体时代的到来。
第二类是自认为不牛跟风盲从的人。
这类人基本对互联网一知半解,判断力较弱,但又想彰显自己热爱学习,害怕被时代淘汰,不懂装懂。
于是他们大多盲目认同,转载传播所谓互联网达人、资深人士、行业名人的观点评论,奉为经典神谕。
第三类是真正很牛但装傻布局的人。
这类人为什么要喊去中心化,因为构建新的中心需要制造舆论,需要粉丝跟随,需要摇旗呐喊的传播。他们以信息噪音构建新的信息不对称,为自己创造粉丝。并且让这种跟随传播的粉丝心悦诚服、自然而然的跟随。
真正的去中心化,是要打破过去以官僚、权力、关系等垄断资源构建的绝对中心话语权格局,变革以“机构化的中心”为主流的“紧箍咒”,释放每一个人的潜能,让真正有天赋、有能力、有爱心的人有机会成为新的中心,而不会因为他们没有被机构贴上“专家”、“权威”的标签而石沉大海。
原文来自:I黑马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