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点赞如何影响用户社交行为?
Facebook中小小的红色点赞标志魔力十足,每当看到屏幕上的点赞通知时,不少用户心里肯定有种温暖但转瞬即逝的优越感。点赞数证明了博主的受欢迎程 度,他们乐在其中,并迫不及待地想得到更多点赞数。为了留住13亿活跃用户,Facebook将“数字”遍布各处。
程序员Ben Grosser称,这些 数字信息直接影响了用户的行为,使他们成了Facebook的铁杆用户。他也非常喜欢Facebook,2012年10月他开始对Facebook的幕后 数据一探究竟。
他回忆称:“曾经有段时间我对数字的关注度超出了对内容本身,一心想着自己得了多少个赞,而不在意是谁点了赞。每次进入Facebook后,我第一眼就撇到点赞数通知栏。我为何如此在意点赞数呢?”
由此,Grosser设计了一套浏览器插件The Facebook Demetricator。它能屏蔽Facebook上所有的数字信息,只能看到浅蓝色的点赞标志,并显示着一行字“大家喜欢这个”,而非通红的点赞数字。
两年来,Grosser基于用户反馈,明白了该插件如何影响用户对社交网络的理解,还在Computational Culture期刊上发表了一篇相关主题的论文。
Grosser的研究发现很有启发性。虽然Facebook的火爆现象早已有之,但Grosser设计的插件着实让用户们自由、轻松地体验了一番Facebook。这种体验表明,数字度量指标,如点赞数,首先改变了用户的行为习惯,变相鼓励用户去争取点赞数。其次,操控了用户的情感,如点赞数不足便删掉自己发的东西。再者,它掌控了用户的行为,比如只为新的内容点赞,而无视旧的内容。最后,它还让用户变得“随波逐流”,形成一种“人家点赞我也点”的心态。
简言之,数字只会让用户追求更多的数字。比如,好友数被视为身份的象征,因为Facebook将“添加好友”图标上添了一个“+1”符号。这个“+1”潜移默化地鼓励着用户去添加更多的好友,并认为加好友是一种积极的举动,但用户自身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微妙心理变化。用户们就秉着“只求更多”的心态来玩Facebook。
数字上的攀比,让数字变得越来越重要。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进入Facebook看到有人在给别人点赞,你不点赞自己也觉得过意不去。Facebook用户们创造了这样的模式,迫使其他人也效仿。
用过Grosser浏览器插件的用户深知,要无视数字的存在还真是件难事。
但也有插件用户持反对意见,声称这种浏览器插件只会阻碍人们使用Facebook。Grosser称:“还有大部分用户表示,屏蔽数字毫无必要,数字就是焦点,有些人偏偏热衷于这些数字度量指标。”
出现这种现象的并非只有Facebook,Instagram上也有,很多青少年都为之痴迷。Twitter直接将粉丝数放置在用户首页顶部,一目了然。还有已声明不会引进广告商的Ello,也将时间信息和浏览量显示出来了。
总之,Demetricator浏览器插件的巨大影响显而易见,而数字改变了Facebook用户的行为方式。但Grosser 认为这并不是件坏事,仅是希望能通过这次实验让用户们反思这些现象。
“我们想得到更多的赞,那么点赞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些数字如何影响我们互动?对这些问题的忽视才会给我们带来真正的麻烦。”
随着用户对内容的敏感度提高,他们也会想办法避开一些不必要的垃圾信息。也许往后,大家仍继续着对点赞的狂热。就算我们顺着潮流期待更多点赞,也不一定要给点赞赋予何种意义。
来源:互联网的那点事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